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鱼鲞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海產什記(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6期  作者:臧祖林 出版时间:2003-02-28
    关键字: 舟山 海产 海蜇 黄鱼 鳓鱼

    公斤),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外汇。因海洋污染等多种原因,温州海蜇和本洋海蜇已多年不见踪影了。人们企盼国家加大对海洋环境的整治力度,让「海蜇」重现舟山渔场。㈣舟山传统海产食品舟山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有不少久负盛名的传统水产食品,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当数鲞鱼和糟鱼。鲞鱼中的佼佼者是黄鱼鲞和鳓鱼黄鱼鲞又名白和勺。是用整条新鲜大黄鱼开背清除内脏,漂洗干净,加盐腌制后再漂淡晒乾,营养价値颇高。经测定每百克黄鱼鲞肉中含蛋白质五十四克,脂肪一·一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 文章舟山特産略介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期  作者:梅肅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舟山特产 绍兴酒 桑梨 黄鱼 “咸下饭”

    赖蕃薯刨成丝,晒成干,拌米煮饭而食。我舟山粮食连和杂粮在内,一年实尙不足四月之需,现蕃薯地又改植金柑,舟山人虽幸少啃蕃薯干,但食粮势必更加缺乏也。再次谈谈水产类:最具盛名的在每年农历五月期间金塘沥港洋面所产的毛常鱼,又大又肥,其味极鲜。稍后有米鱼又称鳘鱼,此鱼可晒、鲍醃、冰鲜等三吃,虽别的海洋亦有此鱼产生,但不及沥港洋所出之佳,故运往外销,极具盛名。鱼汎期间,岱衢山一带,晒黄鱼鲞及嵊泗列岛晒乌贼,遍地皆是,腥臭扑鼻难闻。这两种鱼外销于两广及长江等地

  • 文章松门白制造过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8期  作者:陳載道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黄鱼种类 选材方法 制作步骤 食用功效 思念故乡

    我是浙江人,浙江月刊为必读之刊物。读至王杰谋鄕长「浙江名产」鸿文,都是报导全省各地物产。载道个人认为系将来纂修方志之重要文献。故对王鄕长虽未谋面,而敬佩之忱,已非一日。十七期王鄕长「松门的白和蜻干(浙江名产之七)一文,与实际情形,大致相符,当地之人,罕能言及。王鄕长非温岭人,反能详叙,岂不尤为可贵。载道生长松门,白产制,亦有所知。再就制作过程,予以简介,以求完尽。王鄕长耽好硏究,当勿责以多言。松门黄鱼鲞,分伏、白两种。白产在伏前伏后(就是王鄕长

  • 文章记故鄕大黄鱼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3期  作者:昔非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大黄鱼 象山

    阅读鄕友柯芝芳兄在本刋所述故鄕(象山)弹涂、海蜇皮、紫菜等三种和饭菜,想起来使人津涎涟涟。今天我再补述故鄕的大黄鱼。本来家鄕在鱼汎期间(四五月),普通每家都要购买黄鱼一二佰斤,劈做鱼或醃醎鱼包,待晒干后,用稻草裹在桶瓮中,久藏不坏,以备长年和饭。惟有大黄鱼「又名桂花黄鱼,其稍为旺季时在古历七八月中,由沿海渔民在近海去钓,(不像洋生时黄鱼用网去捕),一潮之中,要看鱼场也靠运气,钓上数百斤运气不错,每尾重量有二三斤者,既大且肥,色如黄金,拿在手中如柴片一样

  • 文章舟山俗語(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2期  作者:鍾松君 出版时间:2009-02-28
    关键字: 舟山 俗语 黄鱼 半斤八两 赖孵鸡娘

    黄鱼 半斤八两这句话中,「黄鱼」与「半斤八两」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旗鼓相当,一般是说两个人难兄难弟,差不多货色,或者两件事做得一样差,因此略带点儿贬义。思指的是黄鱼鲞,但我不知道「思」字的正确写法是怎么样的,也许是丝吧,因为黄鱼鲞撕成丝吃,味道很不错。不过写成思也有道理——据说吴王阖闾与东夷打仗,一直打到海上,结果遇到风浪,粮食耗尽,捕黄鱼充饥,才得返回陆地。后来他思念黄鱼的美味,臣下就拿出黄鱼干来,果然香气扑鼻,味道极好,就将鱼字和美

  • 文章舟山老下饭郎君——一个情味十足的名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4期  作者:翁源昌 出版时间:2011-02-28
    关键字: 郎君 黄鱼 舟山老下饭 东南第一琛 文人创作

    舟山老下饭黄鱼鲞有一个很浪漫富有十足情味的名字——郎君。「郎君」一词,古代有称贵家子弟为郎君的,如古诗《孔雀东南飞》中「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当然,我们最熟悉的「郎君」多是指女人爱恋的男人或者丈夫。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民歌《子夜四时歌·夏歌》就有「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之句,写的是一位娇俏的女子正在为悦已者「郎君」尽心梳妆。至于把黄鱼鲞称为「郎君」,据说缘于浙东海岛地区毛脚女婿达年过节上丈母娘家要用黄鱼鲞送礼的习俗,这其中包含着丈母娘对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