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味道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松江四鰓鱸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期  作者:杜雲之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四鳃鲈 松江 特点 味道

    技巧。四鳃鲈味道十分鲜美,鱼肉极柔嫩细滑,确是淡水鱼的上品。家鄕吃四鳃鲈,都是把它装火锅,用上好的鸡汤,火腿鸡丝,再加鱼丸、肉丝、蛋等作料,装成一只极美味的火锅。在冬至宴或年夜饭中端上餐桌,大快朵頣,吃得皆大欢喜。可惜这道菜祇在回忆中领略,希望将来反攻大陆回家鄕再品尝了。

  • 文章故鄉記憶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8期  作者:夏文泉 出版时间:2014-08-01
    关键字: 携父还乡 粉皮街 乡容 常熟方言 家乡味道

    小巷两侧的人家都是隔窗相望,年代久远的白墙已经斑驳,靠近墙脚爬满一层绿色的青苔,高高低低的石板缝隙中也呈现著苔藓,常年经雨水冲刷,白墙上一缕缕深灰色的斑痕给人一种古朴安谧的感觉。每到暮色降临,家家户户的灶房窗户打开着,浓浓的菜籽油炒菜烹调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巷子。三两个孩童脚穿木屐,「趿拉趿拉」地跑过,时而传来大人呼唤的声音。最常见的是河,一座座姿态各异的石桥骑坐在河上,沿河人家推门拾阶而下,就在河水中洗衣洗菜,平静的河水不起涟漪,时而有小船划过,典型的江南

  • 文章家鄕味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9期  作者:呂青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家乡味道 豆腐乳 糖粥藕 南捕厅 思乡之情

    提起家鄕味,不禁思鄕之念,油然而生;這裏有我們南京兩樣家鄕味,—南捕廳的豆腐乳和糖粥藕,是鄕長呂靑女士所寫,發表於去年十一月間中央日報,特載於此;使後起靑年同鄕,知道家鄕味之鮮美,家鄕之可愛。希望光復大陸國土,早日還鄕,吃我們的家鄕味!編者識。一、南捕廳的豆腐乳提起府西街南捕廳,住在南京的人,不論老少,沒有不曉得的,不是那條街有香火鼎盛的「城隍廟」;也不是那條街有精英薈萃人才輩出的「市立第一中學」;而是因爲南捕廳醬園出品的豆腐乳,入口卽化,鮮美無比,嚐過...

  • 文章醃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5期  作者:鄭蘭  出版时间:2005-12-30
    关键字: 腌菜 武进食单 家乡味道 记录 习俗

    秋末冬初,是故鄕農家做醃菜時節。自家菜園栽種,可以大量製作,只需買鹽的成本和人工。成品可以久藏,單品食用或作配料,宜粥宜飯,四季可食。有人說醃菜又沒營養,食之無益。其實我們現在飮食內容豐富,不是營養好壞的問題,而是營養均衡的問題。醃菜含大量纖維而且滋味好,怎說無益呢?鄕前輩伍稼青先生的《武進食單》中也列了醃菜、風菜、蘿蔔乾、醃萵苣等四種,可見城裡人也做醃菜,但因菜是買來的,所以量較少,方法是一樣的。記得小時候老家做醃菜有二種:一是乾醃菜,一是水醃菜。原料...

  • 文章常州麻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9期  出版时间:2011-09-25
    关键字: 常州 麻糕 味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因为一种味道,记住一座城市。不因时间的远离、空间的转换而模糊。思念的味道常在,城市扎根在心中。想起幼时学校门口的鸭蛋脆饼、花花糖人;想起儿时父母家中宴客时做的网油卷;想起秋风乍起时货眞价实的腻蟹糊的香味;更想起双桂坊的常州大麻糕::这些老味道,是历史,是文化,更是传统。承载了江南一辈辈人的记忆,记录了过往与现在。非遗传承人教做麻糕严玉华,常州大麻糕的又一代传人。除了非遗传承人,严玉华还有好几个响亮的头衔:扬州大学烹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武进职业教育

  • 文章舌尖上的故鄉——懷念常熟的湯麵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00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常熟汤面 同兴面馆 面浇头 手工细面 故乡味道

    故乡,那是感情上的皈依,精神上的护佑,虽然离乡数十年,对故乡无时或忘,尤其是那碗热腾腾美味汤面,想到就会馋涎欲滴:在对故乡的记忆中,寺前街北赵弄口,同学周锦明家开的那爿同兴面馆,他算得上是真正有常熟味道非常好吃的面馆。这里出卖的各色浇头、汤水,异乎寻常的美妙,由于他的做法考究,选料认真而得名。常熟本地人对一碗面的好吃不好吃,在乎这碗面里的汤水可口不可口,汤水的鲜不鲜。同兴面馆祕煮的方法是从配料到烧煮的时间都有拿捏,讲究步骤,和监督周全。在灶头的铁镬里

  • 文章读书掇拾——上海老味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8期  作者:方孔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上海老味道 美食 老虎脚爪 八仙桌 风味小吃

    上海老味道》,由于上海是吸引了江浙一半地区的移民,口味相投,深得小市民的心,不免要掇拾,回味,略告同好:说老味道,当然回忆的多,有的或已失传,只能蕴藏在记忆里了。《上海老味道》分四个单元:一是,水汽氤氲中的寒素生活:讲的是贴近普罗大众的街头吃食,该属于早点之类。往昔,几分钱就可塡饱肚子。开门见山第一篇就是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其次是上海滩马路旁的罗宋面包和罗宋汤,生煎包子豆腐脑等,包罗很广,现在的台北街头犹可吃到;但有两样,未曾在台北见过:老虎脚爪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