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香菇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吃憶饞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聶三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八仙 肉粥 香菇 木耳

    八仙焖八始创者为双龙轩「紫金」司,其法以过汤面条,和肉丁、香菇、金针、木耳、干虾等入猪油内炸透,然后搀以上好淸汤蒸熟,食时淸膄可口,充佐点饥之妙品也。殆后「紫金」司作古,双龙轩亦宣告倒闭,嗜之者徒有食指之思。乃中亭路有点心店曰:「利」者,以迎合顾客心理起见,遂亦依法烹售,虽不逮「紫金」之佳,然一与坊间不谙烹饪术者相衡,则精美远甚,故「■利焖八」,颇为老飨所驰誉焉。肉粥内粥一名咸粥,与各人惯食之稀饭殊。曩者:夏街(即横街)白粥妹独擅此术,然未及其后中亭路

  • 文章福建香菇浙江血汗

    来源期刊:《闽聲》 第44期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香菇 山珍野味 蔬菜 凉亭

    家鄕闽北浦城盛产香菇。那绵亘无尽的深山丛林中,许多天然林木都是做香菇的好材料;但当地人们并不善于生产,而是由浙江人来做的,故有「福建香菇浙江血汗」的俗语。据说,浙江也只限于龙泉、庆元和云和等三县的人才会做。每年冬季,都有一批批浙江人长途跋涉进入闽境,鄕人称他们为「香菇客」。他们多半是携家带眷成群结队而来。女的背负小孩,男的肩挑行李,包括御寒的被服以及刀、斧、锯、炊具等等。香菇客非常刻苦耐劳,个个衣衫褴褛,足履草鞋,大多投宿寺庙或路边凉亭。当他们在旅途

  • 文章閩江兩種奇魚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作者:伯勳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香菇 朱元璋 传说 奇鱼

    的口腹享受来说,牠亦可谓色味香俱佳,只稍微加些香菇、金针、老酒之类一炖,香味就随蒸气四溢,令人闻之垂涎欲滴!这种鱼只是季节性的,秋冬闽江罕雨,水一淸,渔人也说不出牠们究竟生存在哪里?春夏大雨倾盆,牠就跟洪水而来,而且都是在夜间,循江岸边望上游;水流愈急的地方,牠们也最活跃。洪水继续上涨,牠愈来愈多;水一停止不涨,则又不见其芳踪。于是,捕这种鱼,都是在夜里大雨滂沱,洪水滔滔的时候;使用一种特制的鱼网,划小舟于湍流中捞捕。所以,牠无形中成了蛋户(舟居闽江的少数民族

  • 文章連城的墟日與廟會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羅裕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集市 庙会 香菇 市场 土特产品

    肩挑货物来赴墟,到处摆满百货洋杂和农副产品。买卖人群不断;商业、服务业繁盛,市场贸易活跃,是个热闹的小集镇。四、莒溪每月农历「三、九」为墟期。集市人多,土特产品丰富。如木材、土纸、闽笋、香菇、松櫰、油茶、陶器等等都是闻名遐迩。本县各地和邻县、外省商人逢墟购买京庄、福贡、玉扣、毛边等纸品运销各地。它是连城主产,销往各地纸品之乡,也是资源多,经济繁荣之乡,素有「银莒溪」之誉。五、新泉毗邻汀、杭,早年可通木船和流放竹木棑。每月农历「五、十」是墟期。由于辖地广,人口

  • 文章故鄕行

    来源期刊:《連聲》 第11期  作者:吳振彬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故乡 福建连城 香菇 交通桥梁

    工人生活至苦,地方产品仅有手工制的纸张以及香菇、笋干、番薯干等输出销售。姑田是产纸的主要地区,所制造出来的纸张如大连、玉版、宣纸、奏本、京庄等,当时驰名中外,多经潮汕转销越南西贡及东南亚和日本各地,我返鄕时买了五十张宣纸(普通的)带回,以备写字之需,价钱虽然便宜,厚薄不匀,下笔墨水易散,品质不如台产。反观台湾的造纸业,力求提高品质减低成本,造纸过程用电力操作,每小时生产九吨,单宣每张仅售台币十二元,双宣亦不过二十五元,学生及书画家均喜欢用本地宣纸,香港进口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