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杨梅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杨梅杨梅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7期  作者:余仁傑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杨梅 杨梅 特点

    营养丰富,且有「可止渴、和五脏、能调肠胃,除烦愦恶气」之功,被李时珍列为药用果品。自从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把杨梅和其他贡品齐名称颂后,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杨梅着实不少。著名的如平可正的《咏杨梅诗》: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宋代方岳的写出杨梅的神韵,也很著名:荺笼带雨摘初残,栗栗生寒鹤殷丹;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杨梅诗的特点是对杨梅的比拟多,用得各有千秋,十分耐人寻味,如陆游在中把杨梅比作骊龙颔下的千金

  • 文章浙东杨梅绚紫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9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7-06-10
    关键字: 杨梅 杨梅 百果仙子 杨梅之乡 慈溪杨梅

    」明代人瞿佑吃了会稽白杨梅后,写曰:「乃祖杨朱族最奇,诸孙清白又分枝。炎风不解消水骨,寒粟偏能上玉肌。异味每烦山客赠,灵根犹是圣僧移。水晶盘荐华筵上,酪粉盐花两不知」。对于这种白杨梅的称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会稽产者,为天下冠」的记载。而明代王象晋在他所著的《群芳谱》中曰:「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杨梅肉嫩汁多,甘甜微酸,嚼之满口生香。宋代人方岳曾写有一首《咏杨梅诗》,曰:「筠笼带雨摘初残,栗上生寒鹤顶殷;众口但称

  • 文章陆放翁项里观杨梅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7期  作者:時緜甫 出版时间:1971-07-30
    关键字: 陆放翁 杨梅

    耀枢兄约聘先君主讲,后因先君函却,临时由余暂代,细査辞源等书,勉强度过;然而苦矣!按史记羽项本纪,羽乃下相人(今苏北宿迁相近。」羽、少时因避仇随其叔父「梁」,迁移吴中,古时绍兴亦吴地,所以有项里地名,而项羽有祠,刘邦无祀?可为失败的英雄吐一口大气耶?!浙江同鄕于今吃不到杨梅,不必叹气,请读此小聊代口福可尔!(秦始皇渡江威严万状,项羽发出「彼可取而代耶?!」盖已有革命精神也!)

  • 文章夏收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7期  作者:沈耕壽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西江月》 杨梅 《西瓜》 诗词

    西江月萬里無雲杳杳,藍天赤日炎炎。過橋麥熟等開鐮,忽起東風開颭。屋頂炊煙裊裊,半空細雨漸漸。汗侵衣濕透雙肩,陌上山歌忭忭。楊梅江南草茂野風吹,正是楊梅紅熟時。甜帶微酸誰不喜,香留齒頰自知之。西瓜箇箇渾圓間或長,臠刀切塊不成方,紅瓤黑子浮香氣,玉露斜流九瓊漿。遊天童寺疏影婆娑茂樹,有翠禽上下,展翅來去。道窄山危,雲淡風清,半坡古剎雄踞。滿堂佛面黃金貼,坐彌勒,勸人知足,站韋馱,賞罰分明,怒目杖鞭懲惡。羅漢成排並列,放銀爐十八、香插三炷。百尺高樓,一口銅鐘,...

  • 文章时令瓜果杨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时令瓜果 杨梅 营养丰富 诗词

    这是宋代平可正写的一首盛赞杨梅。苏东坡在与人争论哪种水果可与荔枝比美时,曾引用过这首。古时杨梅与荔枝媲美的轶闻还有一则。南宋张瑞义《贵耳集》载,有一位浙江的考生和一个福建的考生,在赴京赶考途中相识,谈论学问之余,各以故乡特产的水果自夸。闽生盛赞荔枝:「闽乡玉女含冰雪。」吴生称颂杨梅:「吴郡星郎驾火云。」用星郎和玉女来比喻杨梅和荔枝,别有情趣。杨梅古称「朹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而得名。原产我国,分布江南各地,其他国家罕见

  • 文章茶山楊梅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榮坡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杨梅 茶山镇 诗句

    初夏时节,瓯海县茶山鎭的杨梅林中,满枝硕果,火齐云霞。粒粒杨梅犹如珍丹顶鹤的红冠,令人爽心悦目,垂涎三尺。正像明代人吴宽赞曰:『五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茶山杨梅中,珍品首推丁岙梅。它红盘绿蒂,果大核小,甜中微酸,风味特佳,名闻遐迩。每逢假日,城鄕居民,纷纷坐船、乘车、步行,从四面八方赶往那里,竞相争品夏令佳果的风味。杨梅古叫『朹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杨梅原产我国,分布江南各地,至今世界少有。汉代东方朔《林邑记

  • 文章杨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杨梅 思念故乡 家乡风物 诗词怀乡

    万载 王水宝明朝有位浙江籍人孙升,他在京城做官,常思家鄕杨梅,曾写有一:「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只因名系金闺籍,每当尝时不在家」,以表达对故鄕的思念,台湾的赵澄沦先生,也由于常思家鄕杨梅,写过一首《忆杨梅》,曰:「榴花瓣瓣舞薰风,正是杨梅果艳红,我欲饱尝三百颗,故鄕路远梦难通。」这小小的杨梅,萦系著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鄕的缕缕深情啊!原籍赣中的台胞杨先生,最近从台湾回到家鄕探亲,特别怀念儿时喜爱的杨梅。他无限深情地吿诉笔者:儿时,每当杨梅

  • 文章虞山秀美遊客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5期  作者:沈秋農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虞山 森林旅游 古井 吟诗 杨梅

    沈玄、郑成功、毛晋、康有为、徐枕亚等30人30首刊印其中,不仅使志书文气倍增,更重要的是对虞山的人文资源做了点睛之笔。虞山之灵秀,引来各地宾客。改革开放后,林场人抓住商机,在开发常规旅游专案外,开展特色旅游,如宝巖看杨梅、「三月三」游祖师山、兴福寺听钟声等,且因势利导,做大做美。自1999年起,林场每年都要举办宝巖杨梅节,使这些久盛不衰的传统旅游专案更具文化魅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也由此得到渗透和拓展。除此之外,还推出了虞山采茶乐、科普夏令营等激发游人既能

  • 文章杨梅依旧满山红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48期  作者:翟杰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杨梅 故乡 母亲 采摘 运输 保鲜 梅酒 诗词作品

    齿蔗为浆;故人外寄吾家果,未变蓬箂阁下香」。杨万里《赞杨梅诗》说得更好:「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他将杨梅同荔枝相比,质美了杨梅的色与味,称杨贵妃如果吃过杨梅,就不会从四川运荔枝到长安了。又是一年盛夏来,杨梅依旧满山红。在酸酸甜甜的味道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片绿荫翳翳的杨梅林,彷佛又看到了绿树碧夜间那一颗颗杨梅果缀满了故乡的枝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