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埋葬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守靈的規矩點主的儀式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守灵 埋葬 忌辰 秩序

    所谓守灵,更是严格,父母死掉的初期,做孝男的要陪灵,在下棺以前要和死尸同睡,下棺后,也要在棺边或棺材下睡上一个时期,后来要经长辈来「苦劝」,才可以离开。丧事办得差不多了,最后一道手续是「点主」,即神主——福州人叫「牌套」,用两块木板套在一起,外套写死者的名讳,有官衔的写上官衔,和孝男的名字。里套写生死的年月日和埋葬的位置,五行八卦的方向等,以资后代的稽考,和编族谱做忌辰的依据。从前家里发生火警时,首先要抢救的不是财宝,而是神主牌,逃难的人羣,也往往带有

  • 文章無主物與埋藏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0期  作者:徐立新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民主 民法 埋葬 无主物

    或迳报地方政府指定保管机构采掘收存。」因此民众若发见古物埋藏物,像年代久远之礼器、乐器、兵器、货币、雕刻、器皿、文献、印玺等文化遗产[2],并不能取得其所有权,而且应报告政府有关单位处理。依规定报告者,政府订有奖励办法,违反者,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可科处五万元以下罚金。民法物权论,关于无主物之先占、埋藏物之发见,均以动产为限。埋藏物通常埋在地下或隐藏于不易为人发现之处所,无主物则否。民众依法律规定取得无主物或埋藏物,不但促使物尽其用,也增进资源之经济效益。[1

  • 文章閩北新近發現「萬棺洞」習俗源於春秋綿延至今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万棺洞 悬棺葬 埋葬习俗 松溪县 民俗研究

    此种葬俗,实属罕见。「万棺洞」位于海拔五百多公尺的狮子崖山,山势险峻。崖顶有一天然大裂隙,俗称「狮子口」,此口外张内收,宽三百多公尺,深一百多公尺,高约八十公尺。崖坡朝阳,既遮雨避日,又干燥通风,使棺柩能经久不坏,洞外则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形成一天然防护网,确属一绝佳之「阴府」所在地。悬棺葬是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最早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民族则大都属于「百越」的范畴。古代南方的民族泛称「越」,因为分布广,部族众多,故又名「百越」,地域则包括我国东南和中西

  • 文章千山萬水遠跋涉追本溯源尋芳蹤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姜龍昭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香妃墓 史实考证 新疆之旅 埋葬习俗 死因之谜

    站,原本大伙是赶回旅社吃中饭的,结果挨到下午六点,才遇见路过的另一辆游览车,托他们向旅行社通风报信,始派来另一辆车,接我们回去吃晩饭,此中甘苦,眞是一次难忘的记忆。何巴霍加麻札香妃墓,现在中共统治的新疆喀什,被改称为「何巴霍加麻札」,麻札、维吾尔语是陆园的意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墓始建于公元一六〇年,是为埋葬宗教师阿帕克霍加之父阿吉,穆罕默德·玉素甫所兴建,后来阿巴克霍加死于一六九三年,死后也埋葬于此,陆墓大为整修扩建,在西北边修建了一座经堂和礼拜寺

  • 文章日機轟炸下之四川人口傷亡損失分析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5期  作者:侯宗衞  出版时间:1968-01-01
    关键字: 日机轰炸 四川人口 伤亡损失 伤亡人数分布 医药埋葬费统计

    估价:负伤一人为七五〇元,死亡一人为一、六〇〇元(均系战前货币价値)若按此种估价计算,则四川遭受敌机轰炸之负伤损失逄一九、五〇七、五〇〇元,较依规定只计医药费之损失多一二•八倍;生命死亡损失达三六、〇三〇、四〇〇元,较依规定只计埋葬费之损失多八•三倍。又依此种估价计算,抗战期间四川遭受敌机轰炸之伤亡损失共为五五、五三七,九〇〇元,较医药埋葬费用之总数多九•五倍。附表1.四川遭受敌机轰炸人口伤亡及其费用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附表2.四川遭受敌机轰炸各年人口伤亡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