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冷饮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盛夏酷暑話冷飮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12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5-10-25
    关键字: 冷饮 棒冰 冷悠冰 冰厂 天然冰

    盛夏時節,冷飮是備受人們青睐的消暑食品。如今,冷飮食品都由機器生產,產量高質量也好。五、六十年前,我們舟山尙不見有機器生產的冷飮,但冷飮食品照樣很豐富,花色品種不少,不但有棒冰、冰淇淋、冰鎭綠豆湯、赤豆湯,還有用石花菜做成的「地栗糕」,用木蓬做成的「冰蝕花」(南方稱涼粉)等等。那時候,家鄕的冷飮都用土法生產,手工操作。記得當時製冰淇淋用的是像煤球爐子都樣的桶狀器具,外面一隻大桶,套著裡面一隻小桶,兩桶之間的夾層中塡滿天然冰,將雞蛋、奶粉、白糖等原料放在小...

  • 文章山東冷飮話涼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吳長波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凉粉 风土习俗 家乡美食 冷饮

    這幾天熱得過了火,我想起家鄕魯西北的凉粉來。它純粹是綠豆粉(俗稱粉團)作的,就是把綠豆粉拌成稠稠的糊,倒在一個柳條編的大篩籮裏,以滾燙的水沖,沖時一人倒滾水,一人拌那綠豆粉糊,看(覺)得那糊一熟,特製的長筷子有些拌不動了,就不要倒滾水了。涼後,你看別說吃,那形狀眞如一塊大大的白玉,哆哆嗦嗦的平舖在大篩籮裏。然後以井拔涼水一澆,那就像一大篩籮冰。把它再劃成十來公分見方的塊,涼水泡着它,向獨輪的推車上一放,上街、趕集、赴廟會,大聲吆喝着:「涼粉!涼粉!又酸、...

  • 文章冰食冷饮话古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4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13-08-01
    关键字: 古代冷饮 史料记载 冰酪

    冷饮蜜水 古之雪碧古往今来,盛夏炎暑,冰食冷饮是消暑解渴的佳品。四千余年前已有冰食冷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饮六清。“六清中,用梅酱、醋水加冰制成的薄粥样冰食,名叫”酏“,犹如现代的冰杏仁腐。周代王宫,有种用米粉、油脂、牛奶、白糖冰冻成的”雪条“,这是原始的冰棒。战国时,有冰镇酒、冰酸梅汤等。屈原《楚辞·招魂》载:”挫糟冻饮,酎清凉些。“酎,糯米酒。《庄子人间世》载:”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当时御膳中,有用米粉、牛奶制成的冰乳酪

  • 文章冷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冷饮 食品 凉粉 凉面 冰粉 凉糕 冷淘 面食

    淸明過後,雖然還有凍桐花奇寒之日,但爲時短暫,大體上氣温步步上升,雜花生樹,菌子出土,農忙耕種。無論城市鄕村,天氣暖洋洋的,冷飮涼食,漸漸上市,令人回味無窮,思鄉情更切。涼粉涼麵:三四月間,惠風和暢,城牆上,校場壩,四門郊區,游人如織,放風箏兒童尤其多,涼麵擔子,跟着人羣趕生意,成都人最喜歡吃一份鴛鴦。坦坦的碗,一半涼麵,一半涼粉,加上麻辣作料,望文生意,也不禁垂涎。涼麵作法,北方用冷淘,四川高級吃法用空氣冷却。麵用手工趕刀切,煑至恰恰熟時,起鍋入筲箕中...

  • 文章冷饮与健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9期  作者:元桂 出版时间:1981-09-06
    关键字: 夏季冷饮 食用禁忌 降低食欲

    在夏季冷飮對任何人都具有無比的誘惑力,但是吃得不當,則便會影響健康。普通人體的舌頭感覺最爽快的冷度,約為攝氏七至十二度,那麼攝氏約卅七度的體內,注入攝氏廿五度以下的水分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降低消化力:唾液的涎酵素,與胃的胃液素等消化酵素,在適溫之時,始能發揮其最良好的化學作用,倘將它冷却為攝氏十度時,卽將降低其功用,若在零度之時,便完全不能發揮其作用了。雖然,冷飮進入胃液,卽被體溫溫暖,不久,囘升為卅七度。但是,大量冷飮時,消化力呈現一時性的惡化,...

  • 文章冰食瓜和豇豆沙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7期  作者:湯康雄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冰食瓜 红豆沙 童年 冷饮品 家乡

    驕陽肆威,熱浪襲人。有一天,午睡醒來,已是未末申初,那時適値陣雨之後,地面熱氣蒸發,懊悶更甚,急欲進些冷飮以解熱,同時腹中雷鳴,復想吃些點心以療饑,方在考慮,先吃什麽?適合病軀,忽然想到,昔日家鄕在夏令時間,有二種一冷一熱,可吃的東西——冰食瓜和豇豆沙。一可祛暑,一可充饑,正配當時需要的食品,不禁濡筆一記,藉以表達思古懷鄕的心情!幼年在家的時候,每逢夏天,下午三四點鐘的辰光,有二個小販,肩挑食擔,接踵而至,在寓所門前放下,一賣冰食瓜,一賣豇豆沙,前者口叫...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