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每年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是腊八,其次便是「祭灶」,但日期却不相同,乃是「官三、民四,忘八二十五」,也就是说:凡属官宦人家,多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平民,则在二十四日,章台北里、烟花柳巷的人家,须在二十五。前两个日子倒是历来如此,唯后者可就不详了,传云如此,不知眞假。到了华北各地,祭灶的风俗都大致差不多,现在想来颇耐人寻味。「祭灶」的日期多是二十三日,是属于男人们的事,这该是一奇!因为,向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之说,倒说不出是为了什么!就我家而言,三家叔一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习俗是祭灶的日子;也叫过小年,这是我们中国人很隆重的一天。祭灶的起源很早,在夏朝国家规定了民间的五种祭祀,祭灶便列在其中,周朝国定的七种祭祀中,祭灶还是列为第一位,这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不过灶神的名称很多,计有:灶君、司命、灶王、灶王爷等称呼,全衔则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然而灶神到底是谁呢?起码有十几种说法,大槪可以分为古说和俗说两种,古说比较可信,也有意义;俗说不甚可靠,但有趣味性,现在先谈古说。古说灶神是发明火的燧人氏
(腊月二十三)的了。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送灶王上天述职。白天人们享受一餐丰盛的菜饭,晚上才是祭灶的时间,祭灶时除荤素五味供菜以外,最不可缺少的是「糖瓜儿」,和一碗给灶王所骑之马吃的草料。糖瓜儿里既没有瓜,其形状也不像瓜,而是用麦芽糖里加芝蔴粉做成的糖块儿,用小碟装着放在供台上,另拿一颗黏在灶门上,用意在把灶王的口黏住,使祂到天上述职时不要说坏话。这一说法与一般常用的灶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很相符哩!祭祀其他的神时,都是由家长或长子作主祭人,惟有祭灶,不论
人家在廿五送灶的,但那少之又少,因为有那么一句话:「官三民四王八五」,所以,没有人愿意当王八,而从前,严格规定:乐户人家,必须在廿五日送灶,接灶的日期是一样,所以有人说笑话,从凡间到天上的行程,往返只有六或七天。(陕西民间多为二十三日祭灶)灶神是怎么样一个神,也有不同的说法,习见的灶神很像土地公,一付慈眉善目,不像一个会打小报告的,谁会想到:他却是玉皇大帝派在凡间的「线民」。不过,我国历史上,祭灶是很古老的事,被列为「五祀」之一,当时祇是祭灶,并没有神,后来出现
过春节的头一个节目就是祭灶,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习俗稍有差异,所以祭灶的日期也有分别。一般来说;北方人定在农历腊月的廿三日,南方则在廿四日。民间有句俗话:「民三官四王二五」,这个传说的来由是:历代皇帝都建都在北方,到了农历廿三这天,皇帝就令朝中大小官员回家过年。如果这些臣子家住北方,当然很快就回到了家;但住南方的至少也要赶上一天的路程,何况家里又非等他回来做主祭人不可,所以干脆就改为廿四日。至于「王二五」呢?有人传说皇族(指王)才是廿五祭灶;但又有一种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5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