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阳糕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层重阳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10期  作者:寶華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故乡 九层重阳 追忆

    农历九月九日,正値秋高气爽,最适宜郊游登高。所以传统习俗,是日须作登高活动,确是理想的安排。为了登高的谐音「蒸」,故相传此节的应景食物备有「重阳糕」。说起重阳糕,虽然也有许多种,但大致言,可分两种主料:一是以糯米蒸成块。一是以糯米粉蒸成块。然后将它们以各种形状,分割成小块。其中也有配料混合一起的,大多以甜食为主,一般是用糖或蜜及百菓等制成甜。也有用菊花制入中,为「菊花」。也有以国药茱萸磨粉掺入米粉中,一同蒸制成「茱萸」。不过最别致美观

  • 文章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9期  作者:楊仁初 出版时间:1992-09-10
    关键字: 重阳节 菊花酒 重阳 茱萸

    可压出一酒瓶的汁液,然后与十瓶左右的糯米酒混合经煮沸后即可热飮,或是待冷却后冷飮,这种酒则特别含有菊花的香味。一家之中无论老幼妇孺在重阳节日都要飮菊花酒。至于不会飮酒的人,则可浅嗜一下,幼童可由妈妈以筷子蘸酒擦在他的嘴唇上,因传说菊花酒可以避邪,能去头风、明目、延年益寿的缘故。除此,在重阳节日每一个家庭都要做重阳糕。据传说在古时候是用来在登高避邪时充饥的。至于这种的做法,就是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酦酵粉,以水调和经酦酵后,揉入适量的糖先做直径一尺、八寸、六寸

  • 文章谈方、八仙、糕干、重阳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葛忍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浙江特产 八仙 糕干 重阳 制作方法

    故鄕浙东是鱼米之鄕,稻谷年产二季,分早稻、晚稻两种,早稻在六月里收割,晚稻则在九、十月间收成,因产米仓储过多,所以,历代祖先将多余食米,加工制成方、八仙、糕干、重阳糕等许多点心,可当小孩零食,以及大人酒后点心,或作为探望亲友之礼品。方,四方型以直二寸横二寸厚三分而成,其制法以食米泡水磨成粉,加糖拌匀,或不加糖,压入事前备好模型内,模型边刻有花纹,增加美观,如绿豆糕,像蒸年般即成,冷却后食时再如笼蒸,即可取食,很方便,在故鄕喜庆宴会,或办年酒、春酒

  • 文章重阳话吃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1期  作者:斌全 出版时间:1999-11-10
    关键字: 重阳节 重阳 食俗 史料记载 制法

    寓「长寿」。今天,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已成为敬老尊祖之日。其意义依然源于「高」,年龄高、辈分高;而重阳糕,仍是岁岁常有的。重阳节日活动项目颇多,内容丰富(民间有「登高野游」、「赏菊聚餐「、「祭天敬祖」、「蒸花」、「吃螃蟹」、「啖栗」、「飮菊花酒」、「骑射打围」)等节庆活动。重阳之俗始于战国(公元前四七六年—前二二二年),中唐(七〇五丨八〇六)正式定为日。楚·三闾大夫屈原《远游》诗中,已有「集重阳于帝宫兮》的佳句,将其视为吉日。《西京杂记》便出现了「九月九

  • 文章重阳与冬至的习俗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6期  作者:陳志望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重阳节 冬至 九层 青田 汤圆

    重阳节吃九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时候以「九」代表阳数,重阳,正巧二九相逢,日月并应,故亦称「重九」。相传东汉有个叫桓景的人,在重阳那天挈带全家登上高山,避过一场灾难,后人相沿下来,便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浙南靑田、景宁和文成一带的山区居民,他们本来就住在山上,不必再去登高,便根据山区麦子少与柴草多的实际情况,制作「九层」,取「」与「高」的谐音,寄寓登高免灾、平安吉祥的愿望。〔浙江新志〕载:「靑田是日家家均吃九层……以应重阳登高之意。」九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