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兩千年發生在棗陽的幾件大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旱灾 地震

    街不少住楼的人,也因受震动离开楼房达一小时许。当晚,枣阳市电视台播发的新闻称:「今天中午十一时五十分左右,河南省南阳一带发生了四·八级地震,波及到我市淸潭、平林、吴店、市区等地有震感,未受到损失。云云。」据〈枣阳志〉载:枣阳少有地震发生,民国时期以来,境内只有一九三二年、一九三六年和一九六〇年发生过轻微地震,无损失。据省〈地震危险区图〉表明,枣阳不在地震危险区范围,地震列度为五度。因此,这次地震,也属有惊无险!三、黄青骨灰「叶落归根」。枣阳高级官员之一,原

  • 文章譜寫輝煌壯麗的篇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襄樊发电厂 汉江 火电建设

    滚滚汉江水,淘不尽无数英雄;巍巍襄阳城,载不下千秋伟业。在古城襄阳之南十三公里处的汉江之滨,一项襄樊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建设工程,已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新中国五十华诞的来临之际,即这项工程整体发电使用的辉煌之时。她,就是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六十四亿元人民币,装机一二〇万千瓦(4×30万千瓦)的襄樊发电厂。六十四亿元加上外送线投资十亿元,共计七十四亿元,是个什么槪念?按电厂开始建设前的一九九三年底的统计数,就是比襄樊全市鄕和鄕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

  • 文章吃蔬菜瓜果學問的探討㈡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蔬菜 瓜果 调补 保健 火锅

    萝卜羊肉汤、南瓜蹄花汤、干豇豆炖土鸡等等。一是豆腐炖排骨,这道汤的做法是:将猪排剁成五厘米长块,在开水锅中汆透沥乾,锅中放猪油烧至七成熟,下葱、姜炒香,下猪排骨炒出味,加料酒、酱油、红辣椒,猪骨汤大烧开撇净浮沫,倒入砂锅中,用小炖四十分钟至八成熟时,加入臭豆腐、炸透的蒜瓣、味精、盐等调味,再用微炖二十分钟至酥烂,吃前加糊椒粉、香菜末,鲜新可口,幽香扑鼻,实为招待宾客之上乘佳肴。2.是菇菌炖菜。菇菌口感好,香鲜味足,营养丰富。用于炖菜的菇菌,主要有猴头菇

  • 文章第一次看電影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高映軫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电影 罗启疆 《火烧红莲寺》

    的黑白片。那片子似乎叫「烧红莲寺」。武侠、恶道,口一张或手一扬,就有一道长长的白光,中有小剑,双方的白光就在空中打去打来。败者逃走;胜者也是一踪身即在云端,追赶前去。最奇妙的是,某道人用手一指,对手便被钉在墙上,像风车似的旋转起来。这一伟大特技,特别令孩子们惊喜。这一大热闹场面持续了多久,现已记不起来了。至于那位旅长罗启疆之所以令我记得,是因为他曾到过枣阳南乡。旧时我家在一个小镇子上。一片房子的左翼,通过一个圆门,有一处庭院,原为家塾,前后都有花园、花台和树木

  • 文章懷鄕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何修柏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异地怀乡 难报父母 烽火思情

    游子他鄕感慨中,那堪回首话残红;父慈母爱报恩少,国破家亡往事空;遍地血腥无净土,满天烽尽哀鸿;昔年亲友今何在?铁幕重重似耳聋。

  • 文章民初沙市的救工具——水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7期  作者:鄧繼封  出版时间:1998-04-10
    关键字: 湖北沙市 救火工具 水炮

    一走迎禧门,二走二郞庙,三走三淸观,四走龙堂寺,五走五显庙,六走芦席巷,七走七里庙,八走八街阳,九走九十舖,十走十字街。这是一首赞美「水砲」的歌诀。沙市大街小巷几十条,屋宇栉比多达数千幢。那些木板瓦顶,甚至草顶房屋,一遇警,何堪设想。民国初年,沙市只有靑石板的街道,窄窄的巷子,尙无自来水,更没有现代消防车。救的工具,只有乞怜于「水砲」。水砲是一种长、高约三尺,宽约二尺许的木箱。箱内护以锡皮蓄水,箱前有出水龙头,运用帮浦的原理,以人力在杆棒两边一压一松

  • 文章谷樵詩鈔自序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楊銘珊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儿游洞庭 游必有诗 战火流失 抗击胡虏 笔纸抒怀

    編按:銘珊鄕長,監利縣江南鄕廣興洲人。其來台後,服務於基隆市市政府人事室。平生嗜詩詞,所作功力深厚,意境高遠。著有「谷樵詩鈔」及「谷樵詞集」行世。

  • 文章重返湖北訪親友的經過(一)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謝芬德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火车旅程 回忆往事 游览景点 探亲访友

    二千〇二年七月十六日下午六点多钟,我和孙子乘车先到荆门大女儿家。因卧舖票需提前一周买,我来不及,只好买了硬座票,行程廿一小时。是锻炼,也是考验,看看我们奶孙俩的耐心和体力经不经得起考验。车徐徐开动,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的回归梦很快就要成眞了。时间和车赛跑,不久夜幕降临,窗外一片漆黑,看不到野外景色,只见点点灯光,闪闪而过。车箱内倒很精彩,人们的姿势各种各样,有背靠著闭着眼的、有趴在桌上打盹儿的、有头一点一点冲瞌睡的、有看书的、有吃东西的。还有

  • 文章棗陽舊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3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16-02-01
    关键字: 枣阳 蛔虫 柴火 黄土窯洞 乡土地名

    一、远古枣阳人为夏人远古枣阳人为夏人,《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谓:「颖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颖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颖川,故至今谓之夏人。」[1]《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志下谓:「舂陵……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2]。颖川即今

  • 文章传承历史文化薪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2期  作者:陶建章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伍员助吴 雪恨除暴 三民薪火 收复失地

    彼本乎忠孝,行乎仁义,用其智勇,笃信不渝,卒能报仇雪耻,完成职志。此种择善固执,锲而不舍特有之精神,可谓之曰:「伍员精神」。民国卅八年,**全面叛乱,大陆沉沦,斗争淸算,血腥遍野,骨肉流离,监利有志之士,多冒死逃港、九等地,辗转来台,追随政府,共赴国难,无分男女,各就行业,克勤克俭,为国出力,为民效命,为**复国大业牺牲奉献,此非「伍员精神」之发皇而何?窃以为「伍员精神」者,我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文化之表率也。监利同鄕,得以薪传承,监利同鄕会理事长王轶猛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