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牛肉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的牛肉不上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延津县 民俗 牛肉 幼时回忆

    笔者世居豫北延津县(胙城县),故鄕父老诫食牛肉,据说有因,幼年居农村,祖父告诫再三,不准吃牛肉,谨将传说笔之于后:一、毒蛇冬眠于地下或深洞中,不食不动,口中有泥土封闭,待翌年淸明节后,和风动土,靑草丛生,蛇即出洞,先吐出口中的泥土,染于草上,牛吃靑草必然中毒,人在春天若食牛肉,立即中毒而亡,所以在春天草芽发的季节,绝不吃牛肉。二、故鄕农民耕田多靠畜力,但以牛力为主,因牛驯良,且懂人性,助耕辛苦,鄕民对耕牛倍加爱护,且奉为神明,于农民节(春节)时,家家户户

  • 文章續「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7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7-06-10
    关键字: 地方特产 驴肉担 牛肉 卖兔肉

    十三、薰烧摊摊设市,烹制有专家,猪首、薰烧、耳、鼻、舌,鸭头、杂碎、蟹、鱼、虾,烂肉、下腮巴。薰烧以猪头为主,次即杂碎,分脸、脑、耳、鼻各部,舌与眼骨相连,俗名「牌楼」;尙有肝、肠、肚、爪,及綑蹄、烂肉、(下腮)或兼制鸡、鸭、鱼、虾、蟹等,薰、醃、卤、炸,品类繁多,午后设摊售卖,为晚餐佐飮之美肴。扬城以敎场街头为佳,四鄕以邵伯、仙女庙较著。十四、驴肉担驴耳大,驴肉细而香,牛老、马酸、安足取,肝酥、胰嫩,选来尝,奇货个中王。驴肉味美,不似牛肉之老;马肉味酸

  • 文章走進滇境 調侃雲南人的飲食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饮食文化 甘蔗酒 乾巴 原汁牛肉 高粱饼

    」「干巴,就是生牛肉放在太阳下曝晒成乾,再下油锅炸,来,尝一块试试。」我听说是这么好的东西,连忙挟上一块放进嘴里,「咕叽」了半天,也未把它嚼碎下咽。「妈的,什么干爸?」韧韧的,燥燥的,嚼得嘴里满是肉松。也许是侉子的口味太贱,吃不赢好东西,拿着竹笋当菜皮。身旁的老倌看到我这样狼狈,哈哈哈大笑说:「干巴吃了挡饿,我们要赶路,吃点干巴是好事。」●原汁牛肉十月十二日上午六时,正是建新鄕逢场的日子。我漫步在人群中,寻找著稀奇。特别引我注目的,是那些身套狗皮背垫的山民们,揹

  • 文章漫談抗戰時期的昆明小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作者:東江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昆明小吃 火腿月饼 名气食馆 牛肉 仁和园

    牛肉馆最驰名的要算小西门月城里的兴和园,但这个招牌名称并不响亮,即使是经常的顾主,也不注意招牌,只说「马兴仁家的牛肉」便人人皆知。他家是专门从贵州赶来黄牛自养一段时间后才宰杀。先以整只炖煮,再予分解。冷片杂碎,汤肉红烧都与众不同,因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后来,大东门外盘龙江畔的「映江楼」牛肉馆,也有相当名气。谈到招牌,在抗日战争的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间,是日寇飞机轰炸昆明最频繁的时期,武成路中和巷附近开了一家「不怕炸牛菜馆」,虽然牛菜平常,但招牌名字,振奋人心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