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政府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啓東設縣碑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袁希洛  出版时间:1978-05-15
    关键字: 启东 崇明 省政府

    碍于城绅情,乃为不澈底之调处。在九年时,先设一行政委员以佐治之,迨纪元之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底定长江南北,苏省政治革新,施子方白,施子滋培等,又先后继续请愿,中国国民党外沙市党部诸同志,又为政治革命上之主张,请求分治,事乃垂熟。是年十月,希洛受江苏省政府民政厅长钮委任为行政委员,面令筹备设县。抵任后以外沙诸民隐直陈。并由省委白一震,张世杓,先后报吿,有设县之必要。乃由江苏省政府在十七年一月,议决设县,定名启东。二月任命希洛为启东县长,颁发县印,三月一日受印

  • 文章牟中珩在梨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張拙夫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牟中珩 山东省政府 接任主席时间

    在靑崖的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范予遂去重庆市,见书记长阎实甫先生,于商谈工作后,至三民主义靑年团山东支团部,见代书记宋宪亭与组长李振廷两先生,就龙黄支团部工作结束作一说明,此时黄县单独成立黄县分团部,主任为葛长安(剑仆)兄,书记为张纬民。继至梨行晋见牟主席荆璞先生,其对地方行政及环境垂询甚详,著住省政府招待所,俟另约见。招待所是戴兴周参议负责,招待员为徐蔚然,黄县人。热诚接待。徐吿县人吕瑞洲(玉符)、牟纪常、张惠宗[2]均任职于此,鲁东行署科长张益瑶及第十三

  • 文章政府褒扬川籍人士明令汇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蜀俠輯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川籍人士 国民政府令 刘湘 王铭章 孙震

    九、褒卹刘湘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二日国民政府令川康绥靖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才猷练达,器度恢宏。早岁绾领军符,维护地方,勋勤夙著。嗣膺兼圻主任,整军施政,悉洽机宜。尤于国家统一大计,竭诚匡助,卓识渊谋,至深嘉赖。近以奉命抗敌,统率师旅,亲赴前方,筹策辛劳,宿疾遽增,遽闻溘逝,震悼良深。刘湘着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发给治丧费一万元,派内政部部长何键前往代表致祭。幷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卹,生平事蹟,存备宣付国史,用示国家笃念忠勋之至意。此令。(注)刘湘,大邑县人

  • 文章定海縣治與大敎場史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2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定海县 县政府 历史沿革 大教场 古迹

    肇始,乃改为县知事公署,后改为县政府。至抗战期间,本县沦陷敌伪之初,改名为「自治会」,后又改为「县政府」,伪政府大兴土木,截断其腰以通公路,大门撤至路旁,原居平政桥小学与地方法院之间之公署,均荡然无存,故县府失地恐有五分之一。据父老忆述:民初尙见河边有大门三间及二鼓亭,惟笔者幼时已不复见,惟有河对岸留一「照墙」而已。关于上述「常盈仓」史话,恐定海人知者不多。幸县志中有记载,乃明洪武时所建之大谷仓也,取常盈余丰收之美名。该地本三面环河,淸康熙时又建仓于其附近

  • 文章杭州市府與杭縣縣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0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74-10-30
    关键字: 杭州 市政府 杭县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浙江省在满淸时期,划为十一府,曰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杭州为首府,置仁和、钱塘两县,以横河桥为界,同城办公。民国成立,废府存县,并将凡属两县同城者,概归倂为一县。因以仁和、钱塘两县,乃合为杭县。适旧旗营拆除,改建新市场,杭县县政府乃设于新市场内迎紫路井亭桥畔。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杭州初设市政府,首任市长邵翼如(元冲)。以新市场靑年路之基督敎靑年会,为市政府办公地址。杭州市政府管辖范围,为杭州城内地区及

  • 文章(人文風情)荷蘭佔領時期二層行溪流域的漢人來台祖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9期  作者:吳遐功 出版时间:2010-01-20
    关键字: 二层行溪 政府移民 汉人拓殖 荷兰占台

    荷兰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数万屯城外,耦俱无猜。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厥田惟上;漳、泉之人赴之如归市。[2]又据黄宗羲的《赐姓始末》记载:台湾者,海中荒岛也。崇祯间,熊文灿抚闽,值大旱,民饥,上下无策;文灿向芝龙谋之。芝龙曰:『公第听某所为』;文灿曰:『诺』。乃招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茇舍开垦荒土为田。[3]可见,上述二则记载都说,由于福建大旱,为解决民众的生计问题,福建巡抚熊文灿采纳郑芝龙的建议,并委托郑芝龙招募数万

  • 文章我邑的縣署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3-02-15
    关键字: 丹阳 县署 县政府 县堂 县直街

    国民政府时代,以县为自治单位,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员主持县之一切庶务。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时代,县设知事一员,其办公处所,称县公署。明淸二代,县设知县一员,办公处所称县堂,或称县衙。我邑县堂自有宋以迄淸代中叶,设于城西金斗舖邑庙之东约二百公尺处,毁于洪杨庚申之役。(其地民国后,设县立蚕桑试验场,廿年后设建设局。)同治初,李文忠公率部克复我邑城池,札帅公远炜为邑宰,以旧衙恢复不易,乃在城中小东门桥西,普宁寺东,购得民屋,加以扩建,(即民国二十六年前之县政府

  • 文章沭陽縣行政系統

    来源期刊:《沭陽文獻》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行政系统 县公署 县政府 行政局

    服役,当时官方编制,是否沿袭淸例,则无资料可考。又新增警佐一名,巡警若干名,典狱官一名,狱卒改称法警,上诉案件,属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地址在淮阴。县政府:民国十六年北伐后,改称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易名为县长,各科科长,科员、督学、敎委、司法承审、秘书、会计仍如前制,裁录事、承发、柜、库等房及三班,增设书记、收发、监印、档案、传达、衞队、法警、田赋等室。民国二十年升第三科为敎育局,又增建设局、合作指导室、度量衡检定室,旋降敎育局为科、建设局为技术室。增保

  • 文章無錫光復前夕的革命掌故一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期  作者:顧子彥  出版时间:1972-06-2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临时政府 知县 孙长胜 南北议和

    ·本文爲高齡八十歲,雙目失明的顧子彥鄉長所口述·——編者

  • 文章前尘往事忆述(四)第四章 于役山东省政府(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山东省政府 中央训练团 受训

    第一节 任职省政府秘书余自民国二十六年秋,由天津回归原籍诸城,会同亲友,发动地方武力,从事抗日游击工作,牵制日寇,以壮大我国军战力。当游击队成立之初,彼此颇能合作,发挥集体战力,确予敌寇以打击。其后「群雄」并起,为保存各自实力,便尔虞我诈,互相杀伐。遂远离初衷,游而不击,祸害民众。我就身受其害,两度被「友军」袭击,幸均脱险,难免心寒。兼以对军事隔行,无能开展。乃决意弃「武」返「文」,还我初服。目标则为山东省政府。自七七事变,对日抗战全面展开,战祸延至山东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