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家鄕食用的鸡鸭肉(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0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78-02-20
    关键字: 菜花甲鱼 黑鱼 土婆 银鱼 鱼干

    在锡山脚下,有家专养肉用鸡的鸡场,据闻是邑人薛明剑氏所开。二十年后在南门京沪路的旗站旁,有一家很大的产卵鸡场,是该站的职员所办。现在台的张半农敎授,亦有一个志成养鸡场。其余的小型鸡场,为数尙有不少,不能一一详述了。在民国二十二年时,笔者亦办过一个小小卵用鸡场。,家鄕是米之鄕,地滨太湖,运河横贯全境,支流河道纵横密布,处处池塘,到处小桥流水,所以淡水丰,到处可垂钓捕捉,河流中三五成羣的渔船,各处都有,太湖中双樯的大渔船,逢到南风起时,即收口进邑之吴塘

  • 文章与特大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8期  作者:—裘時晉—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鲨鱼 特大黄鱼 捕鱼者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各地渔民,鲜有大鲨与特大黄捕获,在台将近三十年,亦未闻有此大捕获者。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间,余居象山石浦,于四月汛期中,均有捕获此,惟为数甚少,特大黄,每年祇获五六条,从未闻有超过十条之数;而大鲨则更少,三十六年与三十七年,每年各祇获得乙条而已,身大小前后相差无几。特大黄,长约四尺左右,其状与普通大黄,丝毫无异,其肉粗糙,味亦较差,故价较廉。惟腹内之胶,则价甚贵,乙条胶,得値白米二三石之谱,胶之大者,约重乙斤余

  • 文章舟山奇特的崇拜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1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1998-10-20
    关键字: 舟山

    众所周知,舟山是中国第一大渔场,也是全国最著名的「渔都」。远在四、五千年前舟山羣岛上已有了第一批先民,从事海涂采捕和近岸海洋渔捕生产。从此,舟山岛民与海洋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富有舟山海洋特色的崇拜和民俗。是继农作物后人类的第二类主要食物来源,对于舟山岛民来说,他们世居海岛,以捕为业,祖祖辈辈在海上劳作,捕、食,祭、娱、唱、舞,对于海洋类的关系之密切,犹似江南农民和稻作之关系。为此,他们对于海洋类具有一种特别亲近

  • 文章漫谈故鄕钓乌的情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5期  作者:慈舫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乌鱼 鳗鱼 钓鱼 产卵期

    本省一年一度的乌汎期又过去了,每年冬至前十日——及冬至后十日,为乌旺产季节,当寒流来临,气候转寒,水温降低,乌羣从北部徊游南下时,全省沿海渔民,纷纷组船前往兜捕,运气好的,往往满载而囘,祇要捞得乌满渔船,包你半年衣食不用愁,因此渔民们都视乌汎为黄金季节,莫不竞相捕捞,碰碰运气;在乌汎期内,各县市鄕鎭市场,经常乌充斥,价钱便宜,一般家庭主妇,都会买几尾囘来,给家人尝尝鲜,应应景。笔者久居南部,自然也不例外,每次吃乌时,总会使我想起往年在故鄕

  • 文章的烹饪与加工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7-04-20
    关键字: 带鱼 烹饪 糟带鱼

    为舟山羣岛出产的主要大宗经济类之一,舟山人对带的烹饪与加工也颇具特色。带可鲜食,也有糟制、醃制、风干、晒鲞等法。糟带,即将带除去头部尖刺和尾等,洗净切块晒乾,用酒糟、酒粬或酒酿等糟制,糟后用泥盖密封。糟带,一般在当年冬季带汛中后期制作,次年春夏汛起即可食用,芳香味醇。风带,即以风吹燥晾干的带干品。一般制法,将去鳍、尾和内脏,净洗后稍加盐,醃上一段时间,取出用淸水冲洗后,用竹竿在嘴部串起挂于通风处晾干。带鲞,一般选用较大的带

  • 文章舟山的海產(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6期  作者:舟山人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舟山海产 黄鱼 鲨鱼 比目鱼 带鱼

    舟山羣岛是我国最大渔场,海产全国闻名,今日台湾,吃海鲜列为最时髦的口福享受,但那些海鲜与舟山的产品比较起来,不论比质比量,都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祇是三四十年以前,人民生活没有现在那麽享受。舟山尤其崇尙节俭,烧菜都舍不得多用油,不是薄盐,就是淸蒸,更不知用其他调味品,变不出目前海鲜餐厅那麽多花样来,但其味淸纯,鲜度自然,尤非台湾海鲜所能望其项背了。爰就记忆所及,列述舟山的海产名目如后:黄 学名石首,因其头部有两骨在脑户中,坚如石故名,鳞作金黄色

  • 文章命字像鲂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1期  作者:呉綿衛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杉木

    店时,见杉簿上的「命」字,气冲冲的骂道:「他妈的!谁把鲂(魟)画在我杉簿上呀。」注:「命」字的形像魟

  • 文章漫谈家鄕食用的鸡鸭肉(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1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78-03-20
    关键字: 糟煎白鱼 油爆 醋熘鳜鱼 腌鱼

    五月霉雨暴涨时,大量逆水而来的白上市了,每条二、三斤重,白肉很细嫩鲜美,不过细刺骨多一些,城中观前街上,在山门口左边的杨添兴菜馆,一味糟鲜白,是有名的招牌菜,煮时不用菱粉,粘汁自然煮成,故行内话,叫自来茨,在邑之东鄕民间,有一句对霉雨的农谚:倘逢霉雨连绵不停,河水暴涨时,只要看见常熟宛山荡里的白,逆水出荡时,霉雨就会停止天气也就转晴了。宛山荡的白出荡时的奇景,笔者在民国三十五年的霉雨季时,亲眼目睹过一次,说起来这种如潮涌来的白羣,如非你亲自

  • 文章记故鄕大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3期  作者:昔非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大黄鱼 象山

    阅读鄕友柯芝芳兄在本刋所述故鄕(象山)弹涂、海蜇皮、紫菜等三种和饭菜,想起来使人津涎涟涟。今天我再补述故鄕的大黄。本来家鄕在汎期间(四五月),普通每家都要购买黄一二佰斤,劈做鲞或醃醎包,待晒干后,用稻草裹在桶瓮中,久藏不坏,以备长年和饭。惟有大黄「又名桂花黄,其稍为旺季时在古历七八月中,由沿海渔民在近海去钓,(不像洋生时黄用网去捕),一潮之中,要看场也靠运气,钓上数百斤运气不错,每尾重量有二三斤者,既大且肥,色如黄金,拿在手中如柴片一样

  • 文章鄉音趣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3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捕鱼 旋网 敲钹船

    特别是在三杯落肚之后,更是妙语如珠,记得他有两句最令人捧腹绝倒的话:「梅兰竹菊多细撇!四书五经莫乱抛。」这两句,一句是谈画理一句是敎人珍惜书本,原是很文雅的,可是一经他用宁波鄕音读出来,就大大的笑煞人了。」这段小文也只有阿拉老一辈的宁波人才能体会出来。(却酬)家乡琐记:甬江上流捕方法在宁波江河中捕的多是绍兴人。捕方法有多种,兹分述如下:旋网:在水较深的江河捕,一顶很大的网,四周结上铝球,将网散到河中(须有散网的技术),散开的面积要大,当将网拉上来的时候

共356条记录 1/3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