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年糕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闲话宁波年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6期  作者:胡運華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宁波 年糕 上山年糕 发财年糕

    宁波习俗,一到腊月,家家户户就忙着舂年糕过新年。年糕者,用粳米掺和少量糯米,在水中浸透之后轧成粉蒸熟而后舂成的米糕也。「糕」、「高」同音,故民间取其年年高、步步高之义。因此,鄕人不论大户小户,穷户富户,也不论丰年歉年,家家都照例要或多或少舂年糕以图吉利。舂年糕的方法和工具似乎都很简单,只有値蒸最复杂,非由有丰富经验的老手担当不可。値蒸是掌握年糕粉蒸熟之程度的一道工序。粉蒸得太熟,或过生,都舂不出好年糕,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舂成又粘又软又香的年糕。我有个堂房

  • 文章漫话年糕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0期  作者:朱岱鳴 出版时间:2002-02-20
    关键字: 年糕 “年年糕 糯米 外婆 作坊

    年糕,用黏性比较大的米粉蒸成的糕,是过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每到过年,我国讲究吃年糕的地区还眞不少,年糕的种类也很多。北方城鎭的白糕饦,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渔鄕的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的糯粑粑,宝岛台湾的红龟糕……人们说吃上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因此年糕又名「年年糕」。年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有了谷物粉磨器,米粒可碾成米粉,出现了加水做成粉团、蒸熟而成的糕点。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以米粉为原料的糕类食品的加工方法已同于今日,这一点可以从北魏贾思勰《齐民

  • 文章年糕忆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王連飛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年糕 糖糕 炊甑 䭅奶

    年糕,我们温州人叫它糖糕。而乐淸虹桥一带又叫它」过年䭅:因为鄕村里靠做着它,热热闹闹地过年。如今街市上机器四季生产年糕,人们随时可以轻松地买到年糕,于是对往年村里做年糕的情景也就日渐淡忘了。往年腊月,鄕村里邻做年糕,确是一大盛事,也是孩子们最快活最馋的时候。腊月十五一落地,村里伯叔兄弟们就商量做年糕了。我父亲便择了个好日脚,杀猪宰羊,祭祖一番。最寒酸,也要从集市上买个好菜,供在祖宗牌位前,让祖宗尝嗜儿孙们的劳动成果,也巴望感应来年五谷丰登。接着,便按辈份

  • 文章閒話寧波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7期  作者:應鳳鳴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宁波 汤团 年糕 过年 制法

    四、难忘儿时过年搓汤圆做年糕每年过年,必想起家鄕的汤团(宁波汤团的团不加米字)和年糕。宁波年糕,世界驰名。食品名字带有「年」字者,好像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宁波人过年要比别的地方讲究。年糕的来源,一定有它出典(就像传说月饼与朱元璋起义有关;粽子又与屈源和洎罗江相牵连),但手边无资料可查,就略而不提。有朋友去宁波,因闻名特别去吃年糕,觉得滋味不如这里永和大陈年糕。也许人类有第一口味先入为主的习性,好像妈妈菜口味天下第一相同。事实上,有人从慈谿外婆家带回水磨年糕

  • 文章憶故鄕過年習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0期  作者:施志光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新年 民俗 年糕 诞辰 祭灶

    又快过年了,年龄愈大鄕思愈切,尤以逢年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鄕心新岁切」,多少往事如影历历萦廻心头。爰将亲身经历的故鄕过年情景笔之于文,以托相思,也供在台鄕亲追温旧梦,并使年轻一代了解鄕土习俗,作为参考。唯岁月久远记忆所及难求全貌,亦不无错失,祈鄕亲多加敎正。一、做年糕年糕并非家家必做,笔者家中人口少原无必要,唯我曾祖母念旧,认为历代传统必不可废。迨我曾祖母过世后家人就乏此雅兴,故本文所记是我童年旧事,几番追思述之于下:故鄕做年糕有专业师傅可上

  • 文章吃着糢糍想從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93-02-10
    关键字: 模糍 年糕 碓子 做法

    暑假探亲返鄕到嵊县,二姪女林凤特为准备一盘炒糢糍做点心,一吃到糢糍,使我想起四十年前做糢糍的往事。做糢糍是农民一年中最后的一件大事,时间正値严霜凛肤、寒风刺骨、结冰打冻的腊月冬天,辛勤的工作可想而知,实有写录下来,作为做糢糍沧桑史蹟之一页。糢糍即年糕,在家鄕嵊新一带,有时糯米做的偶称年糕,亦叫糯米糢糍,但用晚(粳)米做的通称糢糍,而两种食品的做法又不尽相同。年糕是用糯米带水磨成米浆,脱水后蒸熟用手搓揉去做,糢糍是用晚米淘净的湿米舂成粉,再加些许水分蒸熟舂

  • 文章續鄕先賢倪雲林軼事二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期  作者:中勳  出版时间:1972-09-20
    关键字: 倪云林 元代画家 名贤轶事 苏氏年糕 蒸制年糕

    故在立卖田文书的开首一句,就写了「这下脚耕种」四个字,因为你下脚走下田里去,所以你就要耕种下去,将田卖给你了。这是在锡东的鄕间,大家都知道这不成文习惯法「下脚耕种」四个字的来历。苏式年糕的发明人我们在大陆时,到了年底,家家户户,不论穷富,多要蒸制年糕过年,这种长方形如一块砖头的年糕、在上海一带的人,多称他为苏式年糕,因为这种形状的年糕,祗有我们无锡,苏州的城区及邻接无锡地区的鄕鎭才做,其他地区就不做这种长方砖形的年糕,又因苏州在明淸二代,是省会大都市,比较

  • 文章怀念宁波的年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7期  作者:林德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宁波 榨箱 糖炒年糕 年糕乾

    对我说:大陆来的一位学长,夫妇俩都会讲宁波话,经介绍后得知这对年轻同鄕不但是宁波籍而且是鄞县东门街长大的!万里迢迢,眞是久旱逢甘雨,他鄕遇故知般的高兴莫名!这位「后生同鄕」是在普渡大学硏究所攻读遗传基因学的。我笑对他说:我是硏究「吃」的。于是打开一包从旧金山唐人街带去的眞空包装雪里蕻咸菜向他介绍道:这略具家鄕味儿,也是我们宁波老祖宗所遗传的。想不到那年轻的鄕后辈竟也对「吃」不输人,递给我一包小小的年糕乾,他说这是今春淸明返鄕囘程时其邻人擧以相赠的。绝对

  • 文章煮婦隨筆 談糰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3期  作者:鄭蘭  出版时间:2005-09-30
    关键字: 煮妇 随笔 过年 年糕 萝卜丝

    约有五十个,一人能吃下一笼。过年时除了做年糕,还要做几种团子,不包馅的一种小汤园是「斋灶」(祭灶神)用的,稍大一点如元宵是「谢宅」(祭宅神)用的。一种其大如福碗(鄕下人的饭碗口径约十五公分)的,那是储存起来可以吃到清明时节的。储存的方法是下雪时把雪盛在七石缸里,化水后把团子泡在水中,用保温的草屯盖盖好,放几个月不会坏的。包馅的那种是现吃的,每天早餐都有它,新年里客人来,都是鸡子索粉作点心,碗里也可以加团子、肉圆、鸡块等。团子的馅都是用萝卜丝、猪肉加猪油渣。粉

  • 文章鄉村過年舊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期  作者:李子瑜 出版时间:1969-02-16
    关键字: 地方风俗 新年 农业社会 祭灶 做年糕

    还有一串一串粘附灰尘的蜘蛛丝,到处可以见到,确实多的是灰尘,在旧时代政府,又未顾到改善鄕村的卫生,是赖阴历过年有掸尘的旧习惯,每在腊月,选定一个日子,来一次传统上的淸洁运动,把上下陈年百古的垃圾灰尘,扫除洗擦得一干二净,墙壁角落,重新粉刷得雪白,这来表示除旧布新的意义。做年糕——年糕是「年高」的谐音,俗话所谓「年年高,节节高,一年四季赚元宝。」取其吉利的彩头,更是农村家家必备,长年不坏的点心,不论荤素甜咸、汤和炒,具备各种不同的美味。但年糕做的过程,问题似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