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特产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魚鹽之利在熱河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8期  作者:馬真吾 出版时间:1966-12-31
    关键字: 热河 家乡特产

    一、鹽熱河本不產鹽,鹽產於與熱河一山之隔的興安嶺北,屬於察哈爾之東西烏珠穆沁、阿布嘎、浩齊特等旂內的鹽湖,鹽湖附近都是蒙胞的草原遊牧地帶,不能設立關卡,徵收鹽稅,徵稅關卡就設在嶺南的熱河省經棚縣、林西縣、林東縣、天山縣、魯北縣等地。故以前上海申報根據熱河所收鹽稅額,誤認是熱河產鹽的比例數字。鹽湖星羅棋布的散在上述各旂,天然寶藏,一湖淸水,滿水經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爲當地蒙古王公私有。前往採鹽者,趕著單牛車,邁進鹽湖,儘量用木掀掘裝(禁用鐵器),能裝多...

  • 文章拉大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拉大筢 家乡特产 民间风俗

    拉大筢這玩意兒是俺家鄕昌、濰、壽、廣饒少數幾個縣份的特產,適用於平川之地,不行於山地丘陵,它是一級貧民戶的專門(公認)的行業,這裏說的「專門」是指非窮家不該爲之意,若厚顏而爲,雖無法令明文規定,作爲人所不齒,也就是富人有富人的人格,窮人有窮人的人格這句話,當然富裕人家是不作的,前面所講的「厚顏而爲」是指那些自給自足,有碗飯吃,閉門尙能擧火之家。筢長一公尺餘,長寬相若,筢齒如手指粗大,有竹製鐵製兩種,它與普通筢不同的是兩頭卽上下的寬度幾乎相等,與普通筢的扇...

  • 文章牟平醬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沺吉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牟平 家乡特产 酱豆做法

    醬豆是家鄕山東省牟幸縣之西南育黎鎭一帶,家家戶戶冬天必備的一種小菜,也是最普遍的。美味可口,吃後回味無窮,讚不絕口。但是醬菜店,卻買不到的。今介紹於下:先把大黃豆(多少都可)洗淨,用淸水泡一天;使它漲大,然後下在鍋裏,加適當的水,用猛火煑上四、五個小時,把大黃豆煑成淺咖啡色,軟綿綿的程度。盛出來;瀝去水份,稍熱放在磁盆裏(容易發酵),用厚布蓋好,紮緊盆口,放在熱炕上,再用棉被蓋上,十餘天卽可發酵。這時大黃豆的身上,有一層白菌,用筷子一拔,有條條的白絲,還...

  • 文章風雨五十載,依稀『爛肉』香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適生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昆明 门神饭 烂肉 家乡特产 孙法家

    二十年代至一九五四年。昆明武成路鐵局巷口有家老店。這家食店没有店名,因店主人名叫孫法,人們都叫它「孫法家」。它還有個別號——「門神飯」。一進門的左手邊,最引人注目的一口大鐵鍋上面罩著大甕。土黃色大甕上的釉陶擦洗得很乾淨。但由於使用時間久、甕壁内的油已滲透到外壁。大甕看去油汪汪的。這也許就是「門神飯」的招牌。大甕裡煮著雞、肉、火腿、蹄花。鍋内散發出來清香而濃烈的肉香味,吸引著過路的人們。「門神飯」早堂賣米線、餌絲。集雞、肉、火腿於一鍋的湯質呈乳白色,味道鮮...

  • 文章家鄕特産食物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達人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家乡特产 食物介绍 怀念故乡

    四十年離別家園,懷念不已。近與返鄕歸來友好談及所見,以「河山非依舊,景物更全非」兩語槪括一切。感慨之餘,囘憶八年對日抗戰前及抗戰中,以職務關係,或因部隊長途演習,或爲分區駐防,曾食用過部份地區特產,雖時光遠逝,風味猶存。一、澂江藕粉蓮子 澂江位於滇池與撫仙湖(又名陽宗海)間,水資源豐富,土質肥沃,蓮池遍佈;夏去秋來,花謝葉落,蓮子成熟,蓮藕肥壯,收蓮子於蓮蓬,掘蓮藕於泥土,藕肥壯如嬰兒手臂,肉厚味甘,炒、炸、燉、煮,隨即所欲,且可生吃;大部洗淨切片晒乾,...

  • 文章張達騰文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家乡特产 乡土情结

    馬王蘭「馬王蘭」,在蘭科植物學名上,還是個很陌生的名稱吧?!無疑的,它是高山植物中蘭科之一的品種——草蘭,或叫報歲蘭。我確曾嗅過它奇幽的务香,和親賭它綻放的美姿;它給我生命的歷程中,抹上了一層難以忘懷的囘憶和慰藉及其光華。記得那是民國三十九年的一個春天,我服務的部隊,正駐紮在舟山馬王山麓的頂河劉家。早餐後,大夥兒穿越茂密的竹林,一齊邁向海拔一千多公尺高的馬王山攀登而去。不但個個武裝全備,而且一對、一對的合扛着一株棟樑般的椽木,奉命搬運至山頂去構築掩蔽部。爲...

  • 文章(飮食)家鄕的水果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9期  作者:趙夢蘭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家乡特产 大黄杏 桑葚 樱桃 李子

    在這亞熱帶的台灣生活了三十多年,吃過的水菓種類眞不少,尤其近年來,進口的、自產的、外國品種、改良品種,不斷的推陳出新,水菓的種類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好,由於氣候溫暖,產量豐富,大部分水菓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只是不在盛產期略貴一點而已。家鄕綏遠地處寒帶,雖然沒有台灣的水菓種類多,但家鄕有些水菓也是此地所沒有的。不過由於氣候的關係,沒有台灣產量多,而且保存的方法與設備也沒有現在進步,所以只有季節性的應市,隨著季節的更替各有不同的水菓上市,大致說來夏秋的水菓較多,...

  • 文章金秋芋艿飄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9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3-09-10
    关键字: 芋艿 叶面 营养 做法 家乡特产

    芋的吃法,在十月天晴时,取手子、宇头晒之极乾,放草中,勿使冻伤,春间煮食,有自然之甘。还说,这一「秘方」俗人是不知的。芋艿营养比较丰富。据分析,每一〇〇克可食部分含水分七八•八克,碳水化合物(糖类)一七•五克,热量七八千卡,蛋白质二•二克,粗纤维〇•六克,脂肪〇•一克,磷五一毫克,无机盐〇•八克,钙一九毫克,铁〇•六毫克,胡萝卜素〇•〇二毫克,维生素。(抗坏血酸)四毫克,尼克酸(烟酸)〇•〇七毫克,还含有维生素A、B1、B2和粘液皂素等,由于它质地比马铃薯

  • 文章故乡的食物(油面)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5期  作者:趙夢蘭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家乡特产 莜面 油麦河捞 油麦鱼儿

    故鄕油麵離開家鄕綏遠三十多年了,使我唸唸不能忘懷的是故鄕一種食物「油麵」。油麵是由油麥磨製而成的。油麥又叫燕麥,原產何地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家鄕綏遠一帶種植很多,家鄕一般種莊稼的人並且將它作為主食。它的禾苗形狀如水稻,但在旱田內種植,成熟時麥穗下垂,略呈淡紫色,經過了割、打、晒等的程序磨成麵粉,卽為「油麵」。它的吃法雖不及白麵(咱家鄕人將麵粉叫白麵)的花樣多,只有簡單的幾種吃法,但我是土生土長吃油麵長大的人,總覺得家鄕的油麵最好吃。記得我在家做姑娘(閨女)...

  • 文章(一)貓耳餃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水淼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家乡特产 猫耳饺子 玫瑰馄饨 烹饪方法

    (下期推出鯽魚飯)家鄕有句俗話,曰:「穿海州,吃板浦」。何以筆者又在此强調「吃在楊集」?箇中道理,略陳淺見如下,以饗老饕鄕親。吃的前提不外乎要有錢。說到錢,楊集的「周、楊、杜」自是比不上板浦的「汪、程、許」。但楊集人得天獨厚,擁有魚、蝦、蟹類方面的豐富資源,再加上楊集多出烹作巧婦,「美味」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下面我介紹幾道小吃,以及其製作方法,用來證明我說「吃在楊集」的所言不虛。—猫耳餃子(玫瑰餛飩):採帶露水玫瑰花,勿洗滌,風乾露水,投入荔枝蜜中蜜餞(...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