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吃蟹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深秋稻熟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期  作者:獨醒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美食 螃蟹 吃蟹方法 故乡风味

    有寒热病(俗称三日头)者禁食,吃完要以冷水肥皂洗手,如以热水洗手则腥味难去。其次将煮熟后剥其肉,括其膏以猪油煎熬后佐菜,如炒粉海参鱼翅,粉豆腐等,再如腻糊亦一名菜。更有如县直街绿扬饭店及狗肉桥孙兴春之加馒头,更为鄕人所爱好。常州有句俗话说:「牛吃蟹」,是讥讽粗枝大叶的吃蟹;也就是说吃蟹要细细的静静的,吃得干净。最后谈与柿不能同吃,据说同食有毒,其实两种均为寒性,体弱者以不同吃为宜。孟铣食料本草说:「咸寒有小毒」,又谓:「未经霜,食之有

  • 文章吃蟹时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10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媒” 铁甲将军 烹饪术

    供应老客户品尝,至今思之,犹觉囘味无穷。煮用草绳逐只綑扎,置蒸笼中,隔水蒸煮,保持原味。不谙烹饪术者,往往迳入沸水中煠蒸,其味逊色多矣。淸道人轶事,记其日能食百,当然是形容词。宛如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咸不免有夸张嫌。可是之受人嗜爱,岂止淸道人耳。肥盛产,也是秋菊盛开时。吃蟹不徒其美味,更要吃其情趣。饭可以单独吃蟹至少要有二、三知友,持螯对菊,辨味品评,方能逸兴遄飞,诚人间之一乐。惟此种文人雅士乐事,放眼天下,只有我炎黄子孙,才会领略。不信

  • 文章阳澄湖品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18期  作者:丘峰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阳澄湖 大闸蟹 蟹肉 赏菊

    厨师将刷洗后用线捆扎,这样蒸煮时不会因挣扎落掉脚而影响鲜味。吃蟹时还有一套专用工具,轻敲精剥细剔,取出丰腴肥嫩的肉,蘸上姜、醋、糖等配制的调料,慢品细尝,其味无穷。坐在阳澄湖畔品阳澄湖大闸,看着船民在湖边苇丛中捕黄谈,真是赏心乐事,韵味悠长。我们正专心致志品时,突然邻桌传出“克嚓、克嚓”的响声来,原来是一个北方汉子大嚼其,这些“旱鸭子”没有江南人的细心与耐性,张省哈哈大笑说:“牛吃蟹。”这是阳澄湖人对不会吃蟹的人的善意嘲讽。阳澄湖

  • 文章在岱山吃蟹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5期  作者:宋瑞斌 出版时间:2014-08-31
    关键字: 岱山 梭子蟹 蟹黄 蟹肉

    吃蟹在岱山,的是岱山的味道;在岱山吃蟹,吃出了岱山的味道。在岱山吃蟹一次,禁不住想再一次;再一次,禁不住还想再一次。吃蟹在岱山,一次,让你记一辈子;一次,让你一辈子忘不了。单一个,便让你如醉如仙,不知今夕何夕,以为到了「东海蓬莱」,以为走进了返老还童的仙岛。在岱山吃蟹的不是河沟池塘的螃,也不是湖里湾里的闸的是大海深水的,在无边的大海里顺流奔跑、在深水里繁衍生长的。却还不是水或大钳大爪的红眼找、元宝,在岱山是岱山

  • 文章从「牛吃蟹」说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2-11-15
    关键字: 史料记载 烹饪方法

    与大钳,初民们不大敢牠,夏商时代吃蟹的人还不多,《汲冢周书》载:周成王时,海阳曾献入贡。将列为御膳品,开始受到重视了。《周礼》记载有「胥」之名,已在烹食方法上注意了。不过还没有碰到牛吃蟹,所以大量繁殖,形成灾,吴国有一年群把稻子吃得「食不遗种」,造成饥荒,竟让越国把吴灭了。勾践的卧薪尝胆固然是复仇主要动力,群的十年生聚,却也是功不可没。那时的苏州人还不善吃蟹,也不懂外销,竟然遭殃,可惜!再过了七八百年才吃出滋味来,魏晋南北朝时已知用糖藏、盐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