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國術憶一代大師三原高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国术 武术

    中華國術第一屆世界觀摩及擂台邀請賽在台南市擧行,經過五天的角逐之後已於十月十八日圓滿閉幕。由嚴總統頒贈「術德兼修」扁額一方,其隆重熱烈的盛况可謂空前。以致引起筆者對故鄕國術與一代大師鷂子高山的緬懷,謹撰此文以饗同好。國術起源與演進國術起源甚古,溯自黃帝時代就有所創作,如角抵、射御、舞蹈、擊劍等技擊等;唐堯、虞舜、夏、商、周爲我國之黃金時代,文事武功光耀史丹,除將前人所創宏揚利用外,又創拳術、劍術、弓矢等,至於器械,則有刀槍、劍㦸、釵鎚、鈎釵等。爲了平定異...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續)——秦腔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戏剧 演出排练 蝴蝶杯 剧本

    目前秦腔在衆多熱心同鄕推動下,每年均有幾場演出,能在經費不足、又無專人負責情形下,使秦腔藝術,繼續發揚,工作人員精神,令人感動,最近台北之秦腔劇團,利用假日排練劇目有,「趕坡」由常中蓉、王鶯華,分别飾演王寶釧、薛平貴。另有「殺狗勸妻」由井玉玲、姜瑪琍、張素琴擔任演出,「拾玉鐲」由葛德芬、夏文欣、周陸麟飾演、張瑞岐、石德印演「殺驛」,預定在七十五年元月在國立藝術館演出,秦腔劇團,演員陣容最強,工作人員最熱心,屆時將會有精彩的演出,盛況可期,凡我西北同鄕,及...

  • 文章中國武術與西北少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武术 少林 历史 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源于三秦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武道」;或称「国粹」「国术」「技击」「武术」「把式」等等,总之皆我先民威武自强强国之术也,亦即文化之精华,民族奋斗之至宝。国术一词由来甚久,中央政府奠都南京之后于民国十七年成立中央国术舘时,原为「中国武术」,以后简称「国术」迄今。我国武术发源于三秦,成长在黄河流域,壮大威鎭四夷于汉唐时期;武术是搏击技术之发扬,为人类生存与自术生理之倾向,是其始与人类俱来。我国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昌明,可说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秦腔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由民间曲调、歌谣变成舞台戏剧,流传至今数千年,秦腔发源西北,因民族发展之源流关系,是由北而南演变发展,随各地民俗之不同,唱工、音乐、化妆、行头,均有很大之变化,各省、各地方,就连台湾算起都不一样,以前多少出名艺人之起伏,都说明了戏剧随着时代在改变,所以从事戏剧工作者,不必怕变,也不要怕改,最重要的是推广发扬。大陆地区秦腔腔调都有改变,文武场操作也改进,但为大众所极端爱好的却都沿袭下来,保持传统,推陈出新,是应要硏究的,在台

  • 文章新編隋唐歌舞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藝萌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踏谣娘》 传统剧目 歌舞戏 史料考证

    踏谣娘 艺萌艺萌 祖织西安,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一日生于南京。一级编剧。陕西省歌舞剧院艺委会委。员陕西省剧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陕西轻音乐学会理事,陕西延安文艺学会理事兼秘书长。述「歌舞剧有大面,拨头,踏谣娘,窟■子等戏。」「踏谣娘,生子随末,随末河内有人貌恋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忧人颇改其制度,非归旨也。」(《归唐书

  • 文章中國毛筆的歷史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劉小薇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毛笔品种 毛笔别称 中华传统文化

    提起毛筆,中國人確實能自豪一番;看看今天享譽全球的中華墨寶,那一件不是歷代文人毛筆下創造出來的傑作?毛筆不但可以表現東方文化柔和的特色,更可以顯現出一種蒼勁剛健,屹立不屈的豪邁氣象,代表我中華民族爲一剛毅挺拔,永不衰竭的泱泱大國。談到中國筆的歷史,實在不能算短,它差不多是和中華文化並存,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時間了。今天中國人能在書畫方面達到如此登峯造極之境,毛筆的玉成之功,實是不能一筆抹殺的。要論中國筆的年齡,應該從中國有文字的開始追溯起,那就要從殷墟出...

  • 文章天可汗遺風與博望風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戈旦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历史 文物 风土习俗 传统

    陕垣西安昔为汉唐帝都,号称我国西北文化古城。而民间传统风俗,或多或少有汉唐遗风。战时此间「酒帘」,每标榜「太白遗风」,带酒糟米酒称「煑酒」,类似山东黄酒,热饭始略具酒味,用碗盛之「牛飮」,多飮不易醉。另高粱酒,曰凤翔名酒,均用「锡葫芦」盛之,擧杯慢慢品尝,称为「品酒」,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想是「煑酒」而已,岂是烈酒高粱耶?冬日古城有牛肉舖子,售者为「全牛汤」,每碗相当银元一角,此「大牢食品」,土著以大铁锅煑「全牛」,除牛皮牛角外,将全牛碎成若干大块

  • 文章我國最早的母親——女媧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女娲 神话故事 史料考古 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的來臨,總有一番慶祝,對爲人之母終年敎導子女的母親們,由衷的表達最高敬意!同時在此介紹一位中國最古老的先妣;亦卽女性中的第一人—女媧。據「說文」解,女媧乃古代的「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換言之,女媧是天地間最早的一個女人,由她創造萬物。根據漢朝武帝梁祠的石刻畫像,女媧的形相是人的頭,蛇的身體,漢代的人畫女媧,已經加上後代文化的意態而減少了原始性,身上已著了衣裳;最早期的畫像,則僅僅是一個人頭蛇身。因此,後人形容女人苗條的身材爲「蛇般腰」,...

  • 文章中秋節的小典故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中秋节 风土习俗 中秋典故 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近了,回憶我國對中秋節的活動很多,如賞月、玩月、拜月、走月亮、吃月餅、掛花燈、吃團圓飯、燒花塔、踏八步、放水燈、飄孔明燈、送童子……等。這些都是相沿很久的各地民俗;至於月裏嫦娥、蟾宮月殿、玉兔杆臼、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都是古代人們愛月和敬月的表徵。而這些習俗早在唐朝即已有了,一直流傳現在,依然風行,爲民間最愛的民俗。自古迄今,描敍中秋的詩篇很多,玆擷錄一二供鄕親共賞。唐朝釋樓白詩云:「尋常三五夜,豈是不嬋娟,及至中秋半,還勝别夜圓;清...

  • 文章中國的書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胡恒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书法 中国文字 文字结构 传统文化 学习经验

    之间,学书法的人果精通草书楷书之理,行书不学就会通晓了。因为行书是由楷书演溢而来,书写时笔画的长短粗细随意书写就行了,但,贵在求字的飘逸流畅就行。好书法亦多用圆笔中锋为宜。以上所讲不涉及甲骨文、全石文,因为此两种文字是硏究古史的工具,属于文字学范围,故在此不多赘述了。中国文字世称方块文字,其文字的结构本身就含有其艺术性,所以中国的书法就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亦可称为东方的一种独有艺术了。所以我们认定书法是我中华传统的国粹文化,可称为中华文化的骨干主流。所以在中国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