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食物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蕃薯

    来源期刊:《連聲》 第9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特产 甘薯 肥料 食物

    我生长发育得很硕大,必须要有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分,否则,我只是「根」巴巴的一条,瘦得难看。农业时代,我在粮食中,与五谷并立;占得一席之地,很受人们欢迎。主人自田地里把我搬回家之后,将我储藏在地窖里,当作「嘉宾」相待;尤其是穷苦人家,对我的爱护,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能为他们诚实地服务——充饱肚皮,不受饥饿。现在台湾工商业发达,人们生活提高,食物也讲究了;吃的是求山珍海味,新鲜蔬菜,甜蜜水果。而我这不能「上席」之客,只有让商人弃之于地,当作路边的「乞丐」。有钱人

  • 文章拗九粥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糯米 芝蔴 食物 习惯

    农历正月廿九日,号称「拗九」,俗例以糯米煮粥、加红糖、花生、芝蔴、红枣、宝圆等。晨间即以上供祖先后,全家合食之。出嫁的女儿,并以此携回娘家孝敬父母。据传说:目莲(佛祖的大弟子)往地狱救母,携去绐母亲的食物,事后都为恶鬼抢夺而去。目莲乃以上述芝蔴等渗入粥中,鬼等初视以其不洁,故未再抢,目莲之母得以果腹,因有此一段神话,所以妇女就以此粥送母,以表孝心。「拗九」,又有过「九」的习惯。闽俗忌九,以为此关不利。所以逢亲友年岁中有九者,如九岁,十九岁,廿九岁等,为

  • 文章福州名餚桔燒兩品

    来源期刊:《闽聲》 第42期  作者:南心 出版时间:1970-12-30
    关键字: 桔烧巴 食物 冷藏 色素

    桔烧巴这个菜正宗的煮法,是用猪肥白的实膘肉切成大薄片,用红糟、糖与盐来醃上半天或较长一些时间,最好是置入冰箱中冷藏。面粉、发粉,与红色的食物用色素少许,加水调成薄糊,也可酌加少许咸味。把醃渍好的肥膘肉置入粉糊中涂满了,提出来置入温的猪油中捞一捞,再入煮沸的生油中用猛火炸熟,用笊篱舀出改刀装盆,再浇上些香麻油,就成为一个很好的热盆。至于桔烧鳗与此相仿,是用海鳗鱼切成大的蝴蝶片,(即两片对剖一端相连)把肥膘肉镶在鳗鱼片中,其他与上法相同,但一般「巴」是用红糟

  • 文章(福州話)食的諺語

    来源期刊:《闽聲》 第3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食物 山珍 谚语 马蹄

    食物最重时令,更考究食的部位和「嫩」或「老」,譬如黄瓜鱼一到春天便变成不値钱的「横三」,笋要嫩,而姜要老等。兹集数句谚语如次:春鳗冬带夏白力——鱼类的时令,带是白带鱼。鳗鱼头,鸡腿柄——吃海鳗要吃头部,鸡则鸡腿最好吃。斤鸡马蹄鼈——鸡要斤把的好,鼈则如马蹄大小时最佳。山里好食麂鹿羌——常见的山珍也。海里好食油翅马胶鲳——油翅是鲥鱼。桃三李四橄榄七——数目字是月份。苞要白露过——吃柚子要待「白露」后才好。臭桃腐李,好食毛对讲起——桃李要熟透才好吃。所以也有

  • 文章漫談家鄕風物情趣

    来源期刊:《連聲》 第1期  作者:羅慶和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连声怀乡 语音驳杂 送灶神 舞狮放灯 食物米冻 连城八景 纸笋木薯 故乡甜品

    、「磬糠灶」、「屈尺灶」那就更难更难了!2.煑米冻—农历年前,在我们家鄕,无论贪富贵贱家庭,都必须煑几盆米冻,以准备年初头供客人食用外,还有藉煑米冻以预测来年运气之说,家庭主妇在煑米冻时,非常谨愼,禁止儿童接近,并不准他人进入厨房,否则一旦「抹灰」,那米冻就煑不成,会变为米浆,冻结不起来,主妇忧心冲冲,好像霉运就会临头,其实可能因调配不好,火候不合,经验不够之故,并不是有什么神鬼作怪!米冻之味可谓无穷,离鄕数十载,从无机会尝到,走笔主此几乎睡筵三尺!台省米粿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