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工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緙絲與刺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那志良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缂丝 刺绣 传统工艺 历史

    緙絲與刺繡,同是中國著名的工藝美術品。但是,一個外來的技術,一個是我國固有的技術;一個是平文織物,用手撫摸,有花紋的地方,與無花紋的地方,是一樣厚薄,並無堆厚的現象,一個是在織好的綾絹之上,用針上下的繡,有花紋的地方凸起來,比無花紋的地方厚;一個是畫圖的正反方向,花紋相同,適宜於做旗子,一個是正面紋飾極美,背面卻看不得,絲線交錯,不成畫面。兩者同屬絲織工藝品,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我們先談緙絲:緙絲的「緙」字,寫法不同,宋莊綽的雞肋篇:「定州織刻絲,不...

  • 文章小嶺熊氏的糕㸃印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蕭衛國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小岭熊氏 糕点印模 印版雕刻工艺 传统工艺

    安義 蕭衛國江西省安義縣喬樂鄕西山嶺下有一個熊氏村莊——小嶺村,全村有七十一戶,三百另四人,其中有部份人掌握著一種特技——糕點印版雕刻。這是供食品廠家製作糕點的一種模具。他們先是將油雜樹鋸成木板,然後在油雜板上鑽眼(鑽眼小則幾分,大則七、八寸),再就在木眼內雕刻不同的花紋圖案,就成了印版。食品廠工人把糕點的初製品放在印版中稍加擠壓,糕點就出現了精美的圖案,經烘烤或蒸製,就成爲人們喜愛的多種形式的糕點。因爲他們都姓熊,故稱之爲熊氏印版。熊氏印版雕刻工藝,具...

  • 文章閒話陶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宋光梁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陶瓷 传统工艺 陶石器 化学工业 主导材料

    我國爲陶瓷之母邦,世所共識。我國陶瓷古籍昌南南藍浦濱南氏原著之「景德鎭陶錄」卷八「陶說雜編上」稱:「瓷乃陶之堅緻者」,顯見「瓷」係由「陶」經難計其數的人士苦心孤詣,長久世代,更番改良精進而成。「陶」亦稱「陶器」,英文稱爲pottery,係由濕潤的黏土成形,經燒製變硬而成,如碗、盤、瓶、罐等均是。經稍加推廣,「陶」並包括一般黏土所製成之磚、瓦、盆等在內,這些稱爲土器,英文爲earthenware。「瓷」亦稱爲「瓷器」,用製(一)餐具、衛生器、藝術品等及(二)各種工業用瓷品等...

  • 文章舊時東坎的鐵業和冶鑄業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徐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东坎 手工业 制铁业 冶铸业 传统工艺

    清朝末年,東坎的手工業非常發達,尤其是鐵業和冶鑄業,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促進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更因爲產品的質量和適用性強,銷路當然很廣闊,有些農具能銷到山東和皖北一帶。東坎的鐵業有四家最爲出名,他們各家都有自己的絕活密招,在民間流傳的有:「李家鍬、臧家刀、盧家剪子、孫家鎬。」當時,能買得起一把大鍬的農戶很少,因爲他們辦置了一把大鍬,不但要求合用,更要求的是耐久。特別是挖地、翻土、開河、挖溝,簡直就是一件萬能的大型農具。一般質量較好的...

  • 文章龍泉寶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2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龙泉宝剑 历史渊源 传统工艺 制作工序

    寶劍是我國古代一種隨身佩帶的武器。因產於龍泉而得名又稱「七星劍」。龍泉生產的寶劍「精美絕倫,斬銅如泥」,其劍具有堅韌鋒利,寒光可鑒,剛柔並寓,能曲能伸,可刺可舞,造型優美,佩帶方便等獨特風格,而馳名於世。它又以寒光逼人,紋飾美觀,考究而名揚天下。龍泉寶劍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七七一年),距今至少已有二、七〇〇多年。據東漢(公元廿五—二一一年)人袁康撰《越絕書》記載,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鑄劍大師名匠歐冶子雲遊江南各...

  • 文章廣東的瓷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1期  作者:鄧通揚 出版时间:2012-01-31
    关键字: 陶瓷文化 石湾陶器 枫溪陶瓷 广东彩瓷 地方传统工艺 广东陶瓷

    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赠给金日成的巨型通花瓶,便出自这裏。该瓶高一点三米,外层有八千多个网孔,中层塑有不同种类的花卉,裏层是镂空的蝴蝶图案,工艺细腻精湛,可谓巧夺天工。四、结语综观潮汕平原上的传统工艺,无不以精工细腻著称,无论是小小的香包,还是通花瓷器,都是对细心与耐心的考验。究竟是潮汕人的细心与韧劲促成了这种精细的手工业的发达,还是这种工艺品的生产造就了潮汕人异于广府人的个性,实在难以说清道明。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