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裁缝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寧波的方言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5期  作者:舛半生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方言 宁波 故乡 释义 裁缝

    。相打要用「拳头」,咒骂要有「对头」(即对象也)。演员穿的衣着,统称为「行头」,锦旗下面一条条拖下的丝线,此之谓「须头」。菜肴中的副作料,统叫作「帮头」,财物的尾数,皆称为「零头」。裁缝司务裁衣服打后手,名之曰落「落头」(俗语说得好「裁缝司务勿落布,裁缝老婆要出屁股」,这是多么难为情呵!)。泥水、木匠作里的把作司务,应该叫他一声「作头」。各县叫化子集团里,一定有一个「丐头」。大家叫和尚曰「秃头」。男人讽女人曰「雌头」。背时人大家准会送他一个绰号叫「寿头

  • 文章奉化發展新方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2期  作者:葉勝強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浙江奉化 雪窦山 奉帮裁缝

    旅游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使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自一九九一年以来,连续四年突破百万人次,今年可望达到一百二十万人次。人流带来商流,带来投资热,带动了溪口和奉化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红帮裁缝名不虚传奉化又是中国近代服装的主要发源地,「红帮裁缝」的故鄕。中国第一件中山装和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均出自奉化人之手。八〇年代以来,奉化服装业再显勃勃生机。据一九九四年统计,全市服装从业人员和产値分别

  • 文章(百年风云)奉江男儿背乡离井 红帮裁缝立业建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3期  作者:蔡貴三 出版时间:2001-12-10
    关键字: 中国服装设计 红帮裁缝 横滨商人录 中国服装史

    一、「红帮」?「奉帮」?并存互补更周详我们中国的服装制作,若论款式优美、缝制考究,长期以来首推苏州与广州;「苏广成衣」这招牌遍布南北各地大街小巷,一统天下数百年。但到鸦片战争前后,制衣行业中忽然异军突起,冒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别样队伍——这路气势非凡的集团军就是名声赫赫的「红帮裁缝」。什么是「红帮裁缝」?欧洲人中最早来中国的是葡萄牙人与荷兰人,明清之际民间习惯把他们称为「红毛番」,继之,欧美各国人也被泛称为「红毛番」。凡制作「红毛番」服装款式的中国裁缝群体

  • 文章三北的工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4期  作者:黃影帆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三北 工匠 慈溪 裁缝 木匠 弹棉花 剃头

    故鄕三北的工匠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虽有自己的店屋或作场,但平时多半是受雇于人,到人家家里去做计工活;他们事先被约好要到某户去做,先计算其工作之工数,到时候由工头带着师傅或徒弟去雇主家,除工资外,一天要接受三至四餐的招待,做一整天的活。大概是天一亮就到了,雇主早就做好了早餐,其餐式也因工匠种类有别,如干粗活的如砻谷、泥水、木工、弹花等则早餐也用干饭,但干细工如裁缝则可以招待泡饭(又名饭汤,不同于稀饭),餐后,就到作场去展开工作,综计各种工匠的场地和工作

  • 文章奉帮裁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周簡段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奉帮裁缝 荣昌祥 中山装 王才连

    中国以缝纫为生的专职手工业者产生较早,素以浙江奉化为此业的起源和摇篮之地。据史志记载,早在十九世纪初,以奉化江口为中心的剡江流域就出现了以缝衣营生者,他们或三五成羣,或单门独户,用一把剪刀、一根市尺、一柄熨斗及针线团,在上海、南京、宁波等地为人裁衣。当时没有工场、店面,裁缝靠上门兜生意,他们的全部家当可用一块布包起来,人们俗称「包袱店」。中国第一套西服与第一家西服店由于他们靠手工缝制维持生计,所以在制衣质量上很讲究精工细作和信誉,以扩大自己的名声。随着

  • 文章裁缝喜飞德国汉堡探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殷自忠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裁缝王永清 德国探亲 旅途见闻 探亲生活

    年过半百的女裁缝王永清,与我同住一条巷子,离我家不过百米,人长的秀气漂亮,见人就笑,由于手艺好,服务热情周到,生意很红火,远近乡亲、生人、熟人,都冲她来加工衣服,很有些名气。丈夫张传忠是小学教师,人憨厚稳重,对学生确是如父如兄的一位好老师,他教的学生都十分好学上进,年年受到学校奖励。他们生有一男一女,男儿是弟弟,已在连云港市中国外运上班,女儿姐姐还正在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德国西门子一家电子公司硏制新电子产品。听说王永清她前几天从德国汉堡女儿家探亲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