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元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北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元宵节 闹元宵 故乡回忆 风俗习惯

    在美国住久了,每每看到一只中国的布老虎或泥娃娃,都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鄕」的情怀。我这人天生快乐,爱热闹,特别是新年将至,就更加向往家鄕春节红红火火的日子。《李文龙迎春画展》在这异国他鄕举办很新鲜!她吸引了许多华人和洋人前来参观。一幅长卷国画《闹元宵》使我留连忘返。那热闹的场面,熟悉的故事让我激动不已。并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故鄕和童年。闹元宵,俗称闹社火。中国民间社火悠久,源远流长,是华夏民俗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爆竹一声除旧岁,从正月初一

  • 文章元宵节特景——雁门关外赛火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期  作者:李郁塘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雁门关外 元宵节 习俗 火龙

    作者簡介:李郁塘先生,中央警校特警班畢業,現任新彊省辦事處科長。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离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个世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里的元宵节红火也很好看,但我总希望能老大还鄕,回家鄕古城平遥鄕下,再过一回充满儿时甜蜜回忆的如诗如画的元宵佳节。彩报报春来我们村叫侯郭,在平遥城北八里;那一带,元宵节一闹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门上方要贴「报纸」。「报纸」由四张正方形的彩纸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个横排并列的「只」字。上面写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风调雨顺」等等,内容大抵同于春联的横批,都是喜庆吉祥的词语。只这一贴

  • 文章小初一·大十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張添兆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正月十五 元宵游艺 小初一 大十五

    家鄕过年,特重正月十五。山西省垣曲县的老家王村鎭,百姓生活俭朴,年夜饭没春酒也没年糕,而以吃水饺和馍馍为主,即所谓「小初一」。水饺饀只包白菜和红、白萝卜,配些调味料煮熟,少有包肉饀者,但可挑两个包铜钱,以预测一年财运,所以家鄕人称水饺为「元宝」,过年时吃到正月初五;到了元宵,再包再吃。馍馍是以「白面」包「黑面」,「黑面」又包「豆饀」的包子,主要作为年节待客、送礼用。若有来客,配以杂菜、肉片火锅,可以吃到正月十六;而初二女婿拜岳父,学生敬老师,都以送馍馍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平遥乡俗 刘恒 游黄河 高跷

    道备」。三个村「鸡犬之声相闻」,许多人家还沾亲带故,像我的五婶,娘家就是「道备」,因此,元宵节各村闹红火的队伍便年年互相走动。「游驾」出名的是高跷,在正月十四至十六间必择一日来我们村。队伍的前导是以敲钹为主的鼓乐,后面跟着三四十架踩着的高跷,踩高跷者都著戏装,有扮像俊俏的小媳妇,也有像猪八戒一样的丑八怪。随着「叮铛、叮铛」的钹声,高跷队沿街有节奏地夸张著行进表演,那扭揑作态常使人忍俊不禁。一条长木凳挡住了队伍,高跷队高高兴兴折向街旁好客的大户人家的「庄儿

  • 文章漫谈绛州的元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吳文蔚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回忆家乡 元宵节 民俗活动 思乡 特色饮食

    东西南北,虽则说是地大物博,想去想来,总不如在家的快活!—节自郁达夫译施笃谟诗—我首先要读者原谅的是,莫怪我说我的家鄕—山西纬州样样都好,别的不说,单拿今日台湾已进入了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以正月十五这个大节气—元宵节来说,无论热闹节目与吃喝,若比起咱们家鄕山西绛州来,眞是差的太多了,这还是说的四十年前的故鄕风貌,若以那时的绛州元宵节景象,变为现在的话,那就根本连比也无法比啦。故鄕山西绛州的元宵节,一连三天—十四、十五、十六,有的村子甚至延到十七、十八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