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即農曆十一月初八)是齊如老一〇五歲的華誕。怹的哲嗣子熙兄藉頒發如老戲劇獎學金之便,邀集一部份親友聚會一下,以紀念怹老人家的誕辰,用意深長,彌足敬佩。關於怹老人家的生平、事功、著作,以及在學術上的貢獻,過去已談得很多,這裏僅擇要再縷述一下,以加强紀念的意義,與無盡的追思。二、他是近百來在戲劇學術上最有貢獻的第一人過去若干年中,大家都稱怹爲「國劇大師」、是「梅蘭芳的老師與恩人」、是位「劇作家」,這些稱謂、頭銜都不錯;但在怹同時能...
-
有数十种之多。袖舞动作,更为美妙。齐如山先生谓国剧,「有声皆歌,无动非舞」,良有以也。国剧中最显明的国舞之动作者,如散花之彩带舞、奔月之花锄舞、献寿之玉壶舞,皆为文舞之身段。至于武戏中,彼此对打之处,纯合舞意。各戏之耍鎗刀者,可名曰鎗式舞、刀式舞。其他如剑舞、矛舞,皆为武舞之身段。身段为国剧中之动作,舞功为国舞中之舞姿,二者可以通称。然而今之称为身段者,即指其为国剧也。称为舞功者,即指其为国舞也。国舞与国剧,绝不可以混同,惟国剧既由歌舞嬗变而来,国剧中之种种
-
一旦蒙主宠召之后,竟有人处心积虑的把她毕生所建树一点为党国宣扬敎化的机构拆散,使其默默无闻,一切化为乌有,确是使人不无慨叹的事!对中国戯剧方面的权威学者,国剧当推已故的国剧大师齐如山先生,话剧应属李曼瑰敎授,这两位大师虽均已先后去世,但其身后之事,却显然大不相同,齐先生的一句:「国剧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名言,至今犹被人奉为圭臬,而其著作仍被人视为珍宝,为人所津津乐道。而李曼瑰敎授呢?尙未「墓木已拱」,却即有人迫不及待的将其毕生所建树的事业打烂。论个人对戯
-
如山先生係河北省高陽縣人,是近百年來在戲劇學術上最有貢獻的第一人。過去若干年中,大家都稱他為「國劇大師」,是梅蘭芳的老師與恩人,是位劇作家。這些稱謂、頭銜都不錯,但在他同時能編劇的不只他一人,且每個人都有扶植的對象,有恩於某人,為某人的老師,劇本也有其貢獻;但把國劇理論,納入學術範圍之內的,則只有齊如山一人。 一本「國劇藝術彙考」,足供千秋萬世對國劇有興趣者的深入研究、發揚與探討。這本書的議論,並無前人著作可憑,乃是經過如老在幾十年間潛心研究、印證、問訊...
-
齐如老与梅兰芳」,是鄕长陈纪滢先生写的一本书,传记文学丛书之六,民国六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再版。内容包括:齐如山先生墨蹟、从信札中所见、一出汾河湾建立了毕生关系、编戏与排戏、梅兰芳这个人、齐梅之友、缀玉轩访问记、国剧学会与国剧陈列所、梅兰芳游美记等篇。这本书可以当历史读,也可以当小说看。我读了又读,看了又看,觉得确实是一本好书。俗话说:「懂行的看门道,不懂行的看热闹。」我对于国剧不懂行,在此抛砖引玉,发抒一点观感,来凑热闹,如有不妥的地方,诸鄕长一定会原谅
-
以及民间故事,分别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予以演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也足以代表我应具有文化的戏剧,更是全世界舞台剧中,别具面貌,自成格局的独特艺术,为期发扬国粹,广为流传,对人才的培育,及在群众中生根,环顾当前现状,探讨今昔实情,有赖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专业、非专业人士共同为国剧的发展付出心力。注一:齐如山先生,一八七五—一九六二年,河北省高阳县人,字宗康,早年于同文馆习德文与法文,后专心研究中国戏剧,奠定国剧理论基础,著有「齐如山全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