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殷墟的兩種珍貴遺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殷墟 遗迹 演讲报告 花土 皮鼓

    可见而且可以拿到手上欣赏,只要有机会去参观,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

  • 文章杰出姫董莲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張蘊眞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董莲枝 戏曲 献唱 大鼓

    董莲枝女士河南滑县人,多年在南京秦淮河畔奇芳阁、六朝居等茶楼献唱鋓铧大,歌技超群,声韵出众,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誉满京华,名驰遐迩,堪称艺园奇葩,歌坛巨星,实乃杰出姫,世所罕见,国之奇才,鄕邦名花。大的派别很多,其中流行最广,人才济济者则推山东鋓铧大,和北平京韵大。其实这两派歌唱时所使用的都是小,圆形,直径仅约一尺,高亦不过三寸。京韵大用约三尺高架,用两块小木板节音,琍铧大用短架约四、五寸高,置于桌上,用两片半圆形的铁片节音。其所

  • 文章文集锦 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石鼓 史料研究 自序

    国宝石,为周秦时代之遗物,质为石,形如,故名石。其数有十,各重两顿上下,石之腰部,镌有篆籀文字,记述君王行猎事迹,古之刻石记事;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又名猎碣,或名周代十碣。石原遗置于陕西省天兴县,岐山之阳陈仓草莽中,至唐初苏勗始有著录,唐德宗时,进士郑余庆,迁之于凤翔府夫子庙中。宋朝徽宗时迁至汴京,金人破宋,石移至燕京,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件暴发,日寇侵占我东北,北平之古物南移,民国二十二年石运至上海转南京,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日战争开始

  • 文章革命文献贾凫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贾凫西 鼓词 革命文献

    贾凫西、河南府,永寗县人,官居济南府知县因而落籍历下,故称山东人。崇祯进士,累迁至吏部郞官,重尙气节,不同合汚。明亡,退隐熊耳山下,不再问世事,自号木皮子。尝将开天辟地直至明亡历史故事,编成词,否定天理报应,骂尽入问奸邪?痛快淋漓,而达彻骨透顶地步,令人百读不厌。至贾凫西下场,据说是活有八十余,不知所终。斯书淸代列为厉禁,宣统二年,村塾多互相传抄,作为革命宣传览本。现在几完忘却,未悉能否再窥见全豹。据一鳞半瓜,尙可探知贾凫西为人,及淸庭统治得失。淸室于

  • 文章岁月深处儿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4期  作者:王燦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说书 民间艺人 农村 南阳大鼓

    小时候常听「书先儿」大伯唱儿哼。儿哼又称儿词,学名南阳大,它和评书、坠子、三弦一起,被人们称作说书。因为和书有关系,人们就称呼说书人为「先儿」。书先儿大伯是位民间艺人,虽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唱演版本是由其师傅口耳相传的,但他记忆力极强,悟性特好,嗓音韵味十足,有演唱绝活,一人一台戏,一口唱尽天下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生旦净末丑,唱谁扮谁像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谁家办喜事「写」台说书戏,花钱不多,事儿办得挺热闹,在村里老少爷们中也很

  • 文章殷墟的兩種珍貴遺蹟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 花土 皮鼓 考古技术

    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器形与木质均不存在,所遗下来的仅是艶丽的纹饰与其上原来所嵌的蚌

  • 文章舞中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李嘉溪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民族乐器 战鼓 曹刿 长勺之战 晋鞍之役 草船借箭

    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从夏禹设悬钟到现在,已不下四千年的历史了!声是一种欢乐、胜利的象征,如诗经云:「钟乐之」,及「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就是很好的说明,根据过去作战时的指挥号令,部队祇要听到声,一定要勇猛前进,这尤不难想像在战场上的声威!的作用繁多,除了帝王时代的祭祀、及宴飨之礼,必须使用乐以资欢乐外,再就算它在战场上的功用了。诗经所载的「击其镗,踊跃用兵」,犹留给我们一种「堂堂之阵」的感觉!春秋时代,诸侯争城掠地,战伐频仍

  • 文章(出版消息)推介安乡长国钧最近完成石文集锦简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安国钧 甲骨文 格言 石鼓文

    八三岁,仍然耳聪目明,书写蝇头小楷,流畅自如。历年来着有:甲骨文学会丛书十多种,兹详列如下:一、甲骨文自学入门。二、甲骨文集联诗格言选集。三、甲骨文字通假辑解。四、甲骨文字书例。五、四书选句集契。六、安袁契隶百联。七、毛公鼎铭集联诗格言。八、沧桑云影。九、佛说四十二章经。十、甲骨文论文集。十一、甲骨文励德集。十二、当代名家书画展专辑。十三、甲骨文学会书画展专集。十四、庆祝八十三年国庆书画专辑十五、中华民国书画展览专辑。最近又完成石文集锦,如有喜爱甲骨文

  • 文章長壽秘訣十四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李家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长寿 秘诀 十四式 节发 浴面 运眼 打天 叩齿

    一式、节发:发宜常梳,以指代梳,从额头到枕后,动作要轻松,古人称为「节发」。其功用能醒目、止痛、降血压。二式、浴面:面宜多擦,先搓热两手,分两侧在面上轻揉擦之,最后并用两中指在鼻旁擦数次,动作重复二十至三十次。最后在睡时及起床时行之,古人称为「浴面」,其功用可醒脑、降血压、减少颜面皱纹。三式、运眼:目宜常运,双目从左至右转十四次,再从右至左转十四次,转目时要慢,然后系闭一下,睁开。古人称为「运睛」,其功用能去眼内障及眼外障。四式、打天:耳宜常弹,用

  • 文章卫文公抗狄的悲壮史诗考——诗经「击」篇:「土国城漕」在于滑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诗经 击鼓篇 卫文公抗狄 考证

    诗经邶风击篇,毛诗序文指为:「击,怨州吁也,衞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这是一个大错误。击篇所说:「击其镗,踊踊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的漕就是河南省的滑县。「土国」指夷狄之国,「城漕」指攻城略地而侵犯到了漕,事在鲁闵公二年(西元前六六〇年)冬季十二月。春秋经云:「二年:冬十二月,狄入衞,郑弃其师」,而左传只提到「许穆夫人赋『载驰』」及「郑人为之赋『淸人』」两诗,而不提「击」篇,这件衞人抗狄的悲壮史诗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