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鼓词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話温州的「唱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宋維達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唱词 鼓词 牛觔琴

    一、温州乡音「花有清香月有阴,小弟翰林唱古人;词唱有生并有旦,生旦团圆今相逢……。」温州人听了这些似雅又俗的词句时,立即会在记忆里奏起质仆、清新、富有浓郁水乡气息和山村风情的「唱词」曲调来。这是温州乡音,令人难忘,更会唤起人们对故乡、对童年的回忆。近百年来,温州人大都受遇「唱词」(现在称温州鼓词)的渲染,也都会和著哼他几段曲子,并从中汲取一些演义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夏夜纳凉闲话的好题材,这也算是故乡文化的薰陶吧!温州鼓词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其中一种叫

  • 文章革命文献贾凫西鼓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贾凫西 鼓词 革命文献

    贾凫西、河南府,永寗县人,官居济南府知县因而落籍历下,故称山东人。崇祯进士,累迁至吏部郞官,重尙气节,不同合汚。明亡,退隐熊耳山下,不再问世事,自号木皮子。尝将开天辟地直至明亡历史故事,编成鼓词,否定天理报应,骂尽入问奸邪?痛快淋漓,而达彻骨透顶地步,令人百读不厌。至贾凫西下场,据说是活有八十余,不知所终。斯书淸代列为厉禁,宣统二年,村塾多互相传抄,作为革命宣传览本。现在几完忘却,未悉能否再窥见全豹。据一鳞半瓜,尙可探知贾凫西为人,及淸庭统治得失。淸室于

  • 文章詠珍珠塔故事並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11期  作者:王希昭 出版时间:2012-11-10
    关键字: 故事 珍珠塔 鼓词

    珍珠塔故事,温州辖内,流传甚久。余小时,曾闻人云,惟时隔多年,记忆模糊。客岁孟春,于乡贤金谷园处,聆听端安艺人徐玉燕鼓词,始知全豹。剧情曲折,哀怨动人,爰缀俚诗数首,以飨读者。珍珠宝塔灿烂辉煌点缀新 玲珑典雅誉奇珍觚棱八角涵三界 折叠五层煦九垠倒影侵云凌碧落 飞楹覆榭映红尘晶莹剔透珠光盛 细琢精雕叹绝伦方卿投亲长途跋涉至襄阳 适值培公五秩觞显贵盈门歌矍铄 高朋满座颂祺祥炎凉世态讥贫贱 浇薄人心讽善良受辱书生夸海口 无官永不见姑娘翠娥赠塔忍气吞声绪未宁

  • 文章温州鼓词流派与伴奏乐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鄭育友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温州鼓词 鼓词流派 伴奏乐器 民间曲艺 牛筋琴

    鼓词流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温州鼓词有北派、南派说法。北派是指词师陈壬连的钢丝琴试制成功之后,为温州、永嘉、乐清等县(市)的艺人所仿效,故这批艺人自称为「北派」;南派则是瑞安、平阳一带的艺人统称。北派的特点是使用温州方言音韵(指市区),采用钢丝琴,平横直放于鼓架,奏法类似扬琴,其换韵灵活,唱腔较为细腻。南派的艺术特色则讲究押韵,平仄严谨,近于古乐府。由于北派的乐器钢丝琴音域明亮,不适应一般嗓音偏低哑的艺人,故难以发展。后来,南北两派取长补短,慢慢地融为一体

  • 文章溫州民俗(節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葉大兵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风俗 温州鼓词 藤牌阵 趣闻

    在(温州鼓词)温州、瑞安、平阳等,流行一种特殊的曲艺形式,叫「温州鼓词」。历代相传,因多系瞽者以此为业,故亦称「盲词」、「瞽词」。鼓词演唱开始曾和民间信仰习俗结合在一起,常到娘娘庙唱大词,俗称「娘娘词」,唱的内容是陈十四捉妖,可以连续唱七、八个晩上,唱时高燃香烛,庙柱上缠有纸制大白蛇,当唱到最后时,要摔刀斩断蛇头并焚烧之。有诗云:「唱大词,唱大词,九月菊花开几枝,广应宫里香事盛,十四娘娘闪灵旗。一台二瞽踞高座,互讲事蹟成天神。旁列一鼓响叮东,盲语俚歌座

  • 文章漫谈黄梅生改编的二本鼓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祥地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黄梅生 鼓词 《桃花扇》

    桃花扁与玉蜻蜓黄光字梅生别号梅僧,平阳城关人,是清末的孝廉,工文能诗,曾去日本考察,著有《樱岛行吟》诗稿。梅生中年丧偶,中馈乏人,经人说合与孀居已久的同邑女画家蔡少秋结为夫妇,一时传为佳话。黄梅生遗世之作除《樱岛行吟》外,平阳图书馆还珍藏着两本由他改编的鼓词,一本为《桃花扇》另一本为《玉蜻蜓》。前者是直接改编孔尚任的剧作而成。他在序中说:「余于鼎革之后,厌问世事,尘海藏身,渺焉一粟,足睡饱餐之余,惟与内子商量画稿,位置留题,赋色倚声,不知老至,美人香草

  • 文章東北民俗文學「憶眞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靜芝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东北 民俗文学 真妃 鼓词

    舖张而浪漫,与三百篇的产量于社会生活的写实,相去甚远。汉赋的敷彩摛文,且多用艰深冷僻之字,完全脱离朴质的民间歌谣的气味。此后的五七言诗、合体诗、词、曲,都是文人作品。但民间文学,仍旧流传。尤其唐代变文,来自佛经,韵散合体,亦说亦唱,讲习佛经故事。初为佛敎之宣传品,其后此一种文体在民间极受欢迎,因以历史故事编为说唱之文,变文乃由佛敎传敎之文学,变成为民间通俗文学。此变文至宋代遭朝廷禁绝,但变文影响后世而有诸宫调弹词,鼓词等通俗民间歌唱韵文。本文所要介绍的「忆

  • 文章中原地區的藝術瑰寶,南陽鼓兒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李燕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南阳鼓词 民间艺术 唱腔特点 代表剧目

    南阳鼓儿哼,也叫南阳鼓词,是中原地区一种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它不仅在豫西南,而且在河南省内及鄂、皖、陕等省交界处都有着广泛的听众。南阳鼓儿哼,不仅吸收了姊妹艺术的优点,而且具备了地方曲种三弦书河南坠子和豫西越调的风味,其唱腔俏丽,音韵独特,形式简单而热闹。30年代到70年代,该曲演唱只有一个演员,左手拿铜板,右手拿鼓棰,没有乐器伴奏,不受限制,演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武段子,以及故事曲折缠绵的《金鞭记》、《响马传》、《刘公案》、《大八义》等本

  • 文章數羅漢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趙玄同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数罗汉 东调 鼓词 娱乐性 白蛇传

    数罗汉为东调的鼓词之一。以白蛇传收钵一折为本事,而演义佛法无边,可印证佛敎掌故,亦有娱乐性。(编者)〔诗篇〕般若波罗密多萨婆词惹法无边,鎭邪魔慧剑高擎智炬燃。望佛光靑莲作眼朱雀为眉狮吼数声传妙蕴,仰佛力胸留万字手作兜罗龙标一指见眞禅。最上乘明镜亦非台菩提原无树,眞下品夫妻冤孼海欢喜是仇缘。因此上开觉路海法弹师欲袪床头怪,施寳筏渡迷津八垢皆空十行圆。他母子正在难割又难舍,紫金钵祥云护定半空悬。白娘子浑身酥软香魂散,二日惊慌粉泪涟。许宣官才把婴儿接过手,法寳

  • 文章靑樓遺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趙玄同 張興唐 出版时间:1988-09-01
    关键字: 杜十娘 东调 靑楼遗恨 诗篇 鼓词

    靑楼遗恨为「东调」鼓词名作之一。据传系韩小窗或其友人名作家的手笔。其情调与文藻亦不次于忆眞妃与锦水祠。东调在我国东北地区流行颇广。由于文字雅俗共赏,家庭妇女亦多能吟唱。北大敎授郑正铎对东调曾有征集与研究,许为通俗文学的别裁。本篇及其他名篇数种,除已发表者外,均由赵玄同鄕友与笔者保存。将逐期发表于本刋,藉慰流人鄕思,并展示于国人,藉知东北地区人民文化水准之普及为如何矣。(大任附识。)靑楼遗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一囘 〔诗篇〕千古伤心杜十娘,靑楼囘首恨茫茫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