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花岗革命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花冈革命的伟大民族贡献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76期  作者:青年委員會主委 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孙中山 黄花岗革命 武昌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华民族精神

    三民主义救国救民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认为满清已腐不可救,乃在中日甲午战败,下定决心革命推翻满清拯救中国于危亡之际。光绪廿一年(一八九五年)国父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革命总部,旋即发动广州之役失利;光绪廿六年(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大败满清,国父发动惠州之役再败;光绪卅一年(一九〇五年)国父在日本东京扩编兴中会为中国革命同盟会,革命行动风起云涌,两年之间发动潮州黄冈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州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云南河口之役。第九次一九一〇年广州新军之役,革命

  • 文章潘达微与黄花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周啓範 出版时间:1984-03-10
    关键字: 革命起义 黄花岗 潘达微 革命烈士

    大家皆知黄花岗是埋葬七十二烈士忠骨的地方,却很少知道「黄花岗」原是「红花岗」的改称。当年烈士们的遗骸,能够获得这块葬身之地,可说得来不易。这段故事,也是一页可歌可泣的史实,其义行足为后世式范。早年,淸史屠杀革命党人,先要暴尸四日,始准民间善堂收殓,经过淸点之后,乃搬往万人坑一丢,虚掩草敝,视同刑囚,令人鼻酸。一九一一年辛亥三月廿九日广州之役,七十二烈士殉难后,其情形亦复相同。因而激起一群外籍敎士的义愤;认为皓皓侠骨,岂可与人犯同葬一坑,实非事理之平,故皆

  • 文章「追論元勲,難忘偉烈;黃花岡烈士知多少?死重泰山,是謂人傑。」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革命烈士 革命纪念

    黄花岗之役时,声涛已由日归国任云南讲武堂敎官;民国建立后,随江西都督李烈钧,任师长;民二曾在湖口举兵讨袁,民四又在云南参加护国军之讨袁举义。民国六年国父开府羊城,就大元帅任,委其为滇军师长兼广州衞戌总司令也。后来,又由参议院议长林森(子超)先生募资于海外华侨,建墓园,立碑坊,而使七十二烈士之浩气英名,永垂人间。按在当时,他曾拟具『筹建缔造中华民国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纪功坊捐启』,玆并录之:『中华民国成立,实仗革命诸先烈之功。光复前,海内志士牺牲无数生命,与专制政府决斗

  • 图片中华民国革命圣地—黄花冈

    出版时间:1990-03-29

  • 文章革命摇篮在广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黎澤霖 出版时间:1974-09-01
    关键字: 广州 革命摇篮 名胜古迹 黄花岗 黄埔

    广州为国民革命的摇篮: 国父生长是邦,艰苦奋鬪于此;海外侨胞之故鄕,亦多在此;而黄花冈烈士之慷慨赴难,国民革命之北伐誓师,黄埔军校之奠立,亦无一不在此。他们先后造成了国族无比辉煌的史蹟。民国十年五月五日, 国父就任非常大总统,即曾定广州为粤京;又 国父实业计划中之南方大港,亦以广州为内港,黄埔为外港。于此,人们即可见广州对革命建国之重要性了。广州在广东全省精华所在地粤江三角洲上,因地在南海之滨,与外国接触较早,对外贸易也有悠久的历史,人民活泼而有朝气

  • 文章黃花岡烈士中的廣東人和華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黄花岗烈士 广东人 华侨 革命资料

    黄花冈烈士中的特点:——粤籍者五十一位,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三十位是海外华侨,占全体烈士人数中三分之一强;粤籍烈士中,花县籍者十八位,花县徐姓占十之九。黄花冈烈士革命起义殉国事实,史书记载甚多,不必赘陈。兹节录邹鲁先生「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以见槪略。——「民国纪元前一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兴率领革命同志起义于广州,攻两广总督署不克,死者骈罗………诸烈士遗骸,四月初三日,(按:指辛亥四月初三日。)淸吏始令善堂检拾,以次移于咨议局前,多折臂破脑,血肉糢糊

  • 文章惊天动地永垂不朽的革命史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梁甲榮 出版时间:1983-03-3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烈士 中华民国 革命战争

    一、中华民国的历史,就是 国父孙中山先生毕生革命与遗敎所缔造的奋斗史, 国父致力国民革命起初仅以志同道合寥寥可数的志士,推翻了数百年专制腐败丧权辱国的满淸,所凭借的不过是对自由民主的信念,和革命的决心与勇气,终能创造摧枯拉朽旋干转坤的光荣历史,因此 国父在孙文学说中说,「吾心信其可行,虽移山塡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虽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又说:「诚者成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此可知「诚为革命的动力,力行就是革命的要诀

  • 文章中国国民党应重振革命精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黃大受  出版时间:1983-01-02
    关键字: 历史资料 革命精神 黄花岗 学者观点

    中的同志温带雄率领队伍,想参加革命军;因事前无联络,结果双方误击,损失重大。少数的革命军,因众寡不敌,遂被包围,只有一部份突围脱险。这次大起义,又告失败。当时阵亡者四十七人,被执就义者三十八人,受重伤及家而殁者一人共八十六人。诸烈士遗体,到四月初三日,淸吏才命善堂收拾,移到咨议局前空地,都是血肉模糊,折臂破脑。党人潘达微,因其身份未公开,特为奔走营葬;复得善堂赠地位于广州北郊白云山麓,原名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四月初四日,潘达微督工移骸,得七十二具,分四排安葬

  • 文章關於「廣州三二九起義」及「黃花岡烈士」的幾點考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83期  作者:張希哲 出版时间:1997-04-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致公堂一万九千元,满得科(montreal后来译为满地可或蒙特娄)一万一千元,而都朗度等地捐款未有列入。而据冯自由先生所撰「黄花岗一役之美洲筹饷记」所述:加拿大华侨对是役助饷,总数不下十万元,均先发汇至香港机关。冯氏当年在加协助孙中山先生筹饷,其所记加拿大部份,当较为接近事实。此外,三二九一役失败后,革命志士退至香港及安南者较多。在港善后安排之费用,无统计资料;惟退至安南后转赴新加坡者六百余人,因担保居留及购买日用品等费共十余万元,亦系由陈楚楠、张永福先生等

  • 文章紀念辛亥三二九廣州之役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 纪念意义 革命精神

    前言革命一辞,源出于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疏」解是:「革其王命,改其恶俗。又曰: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变革。而独举汤武者,盖舜禹禅让,犹或因循;汤武干戈,极其损益。故取相变甚者,以明人革也。」辞源的编者再阐释说:「盖古者谓天子受命于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言天命既改也。今谓政治上或社会上之大变革,亦曰革命。」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淸楚的阐释。国父孙中山先生立志推翻满淸,采用了革命一辞,以为号召,但他特别标明是「国民革命」,以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