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河流域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特性奇異的蕎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荞麦 中原地区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中下游,中原地区的原野上,每至七八月间,秋季农作物多已先后成熟,陆续收获之际,大地呈现凋残枯索的景况,正是荞麦绿蓐畅茂,葱茏繁荣,鲜花怒放的时候。这时随处可见皑皑雪洁,明艳耀眼,银色盖地的荞麦花田,绿叶红茎衬托其下,好像彩色的地毯上堆放了尺厚的白雪与素绒,花香四溢,芬芳馥郁,蝴蝶纷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为残秋带来了欣欣向荣无限的春色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好像又囘到了鸟语花香,温馨融和的春天。黄河中下游的农作物,除隔年作的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

  • 文章中國彩陶文化的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1期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彩陶 细石器 陶器 黄河流域 遗址

    民国十年到现在,华北一带所发现的彩陶,大半集中在黄河流域;尤其是潼关以东,黄河南北岸,更俨然成为华北地区彩陶文化圈的中心。至于中国其他各省,亦陆续有不同的彩陶文化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各地「彩陶文化」遗址,来作一番全面的考察;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彩陶文化圈」,在「海拔」方面都有若干相同之处。据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石璋如先生的分析,中国境内已发现有彩陶文化遗址之处,共有十个地区;这十区的海拔有如下表:㈠豫西区:二百至一千公尺㈡豫北区:五十至二百公尺㈢秦晋区

  • 文章黄河流域志图集——刋载前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黄河流域志图集》 前言 黄河 同乡

    同鄕张德堂先生赴大陆归来,带回「黄河流域志图集」一册,全四开,三五四页,八十磅铜版纸精印,彩图一九页,黑白图十九幅,目录中英文各三页,文字八十五篇,计分水系、地理景观、地势、文物、建制、河道变迁、河口变迁、旱涝、古代水利、人口民族、土地产业、工业矿产,交通情形。地质、地震、黄土分布、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金属矿产、能源与非金属矿产、土壤、珍贵动物、水文观测、降水量、经流深、地下水资源、水力资源、水沙资源、水质现状、黄河洪水、输沙模数、下游河道平面演变

  • 文章黄河流域历史旱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張德二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流域 旱涝灾害 洪水 旱灾 水利

    撰文:张德二(国家气象研究院天气室)黄河流域在历史上以水旱灾害频繁著称。但由于流域范围广大,流域内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显著差异,旱涝情况也各不相同。兰州以上地区,大部属高寒地带,降雨的年变差较小,也很少暴雨,加上人烟稀少,旱涝灾害均不突出。兰州以下的上中游地区,多属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少雨,旱灾威肋严重,除河谷平原有洪水灾害外,一般无涝灾;上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地带,降雨量在年际和年内变化都较大,又多暴雨,往往旱涝交替出现,但仍以旱灾危害

  • 文章客家人来自黄河流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郭定五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精神 移民 黄河流域

    一千八百年前從中原南遷客家話把媳婦叫做「薪臼」,表示娶進來的新婦旣要會砍柴又要會搥米,能操持門户,獨當一面……

  • 文章尋根探源都是黃帝的子孫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0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1-04-03
    关键字: 颍川堂 姓氏探源 嵩山 黄河流域 陈姓始祖

    本文作者张绍熙同乡,现执教于台湾省立潮州高中,致力硏究「姓氏宗谱」学,颇有心得,兹特介绍其「说明颍川堂之由来」一文,供乡亲阅读参考,今后当继续介绍张同乡所写之「家祖堂号」专题,特此说明。——编者——)从事历史硏究的人,大都认定中华民族是发源在黄河流域;而其成长的地方,是在黄河下游横跨南北两岸的河南省。黄帝(西元前二六九八年)以前,因为历史记载欠详实,只有伏羲、神农、燧人三皇的传说,到五帝为首的轩辕氏,就成为大家共同的祖先。黄帝治世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县

  • 文章風木齋隨筆 談吃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 风木斋随笔 吃饭 黄河流域 小米 稻米 杂粮

    的两位蚌埠来的同学吃了几天米饭后,就自费买馒头来吃,我才知道有人不是靠吃米饭长大的,眞好笑!「饭」这个字出现得较晚,甲文、金文中都没有,但我国人开始吃饭则很早,因为谷类生产开始得早,据考证,公元前八千年已在黄河流域栽培小米,公元前七千年长江中下游开始种稻。在上古时代的自然环境还未被破坏,黄河流域草丰林茂,水土保持情况良好,宜于种植,到三代时已五谷俱备了。甚至在黄河的中下游,也有水田种稻,殷垆曾出土大量水牛骨,西周的丰镐(在今陕西)郊野,还有很多稻田,《诗经

  • 文章黄河流域地下文物分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賈峨 李啓子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流域 文物 古迹 遗址 古代文明

    撰文:贾峨 李启子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大约在距今一〇〇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生活在芮城城西侯方度地方。嗣后,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一带居住着「蓝田猿人」。由于这里的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的发现,证明晋陕黄土高原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地区之一。山西芮城匼河附近,曾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地点。这些文化史迹的发现显示出秦岭北麓一带可能埋藏有华北最古老人类遗骸和文化遗物。陕西大荔出土的「大荔人」头骨化石的性状与早期智人一致

  • 文章武汉盘龙城 发现商城市遗址推翻「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理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5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盘龙城 商代遗址 “商文化不出黃河流域

    大陆考古专家近日发现,位于湖北武汉附近的盘龙城,是中国目前在长江流域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这一发现改写原来「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推断。据新华社报导,盘龙城位于长江北岸,距武汉市区五公里。遗址东西长一千一百公尺,南北宽一千公尺。城垣至今保存完好,城门和护城河清晰可辨,城内发现三处大型宫殿基址,城外散见居民区和酿酒、制陶、冶铜等手工作坊及墓地,显示完备城邑形态。专家硏究发现,盘龙城的发现推翻了以往公认的「商文化只存在于中原地区

  • 文章三門峽水庫與治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三门峡水库 河道治理 黄河流域

    同道好友,切磋琢磨,交换新知。贰、黄河流域的范围及概况—黄河流域包括靑、甘、宁、绥、山、陜、豫、鲁、冀各省以及以平汉铁桥为中心,东北到天津,东南到长江口这一个大三角洲面积廿五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故谈黄河,不能不顾及此整个有关地区共约一〇〇万平方公里的各项因素及其地理历史背景。西北是我们的发祥地,土壤本来很肥沃,禹贡:「雍州厥士上上」,文化水准亦高。但因黄河为患及其他种种关系,近世纪来反而地瘠民贫,苦不堪言。查黄河流域各省有二亿余人口,耕地面积六亿巿亩,其中灌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