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天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文襄公与黄天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4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1995-10-15
    关键字: 周文襄公 追忆 历史

    我写「武进黄天荡民众毁家抗日之追忆」一文,目的是恐家乡晚辈遗忘而淹没这段痛苦的历史,不忘日本军阀加给中国人的苦难教训,作为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蒙乡讯于七月刊出,乡讯已寄大陆故乡供乡人参阅。最近我陆续收到家乡寄来的回响信件有七、八封之多。大致乡里的年轻一代对日军暴行已经模糊,读本文后引发共鸣,并承赞许;年长前辈,除对撰文认同外并承抬举,但对文中「周文襄公」「襄」字误写为「相」,以及历史朝代有误,来函指正。在台宋伯元先生也列举史实解释谬误,深表感激。我生也

  • 文章武进也有黄天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3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5-09-15
    关键字: 武进 金兵 周朝 文相公

    今(八十四)年七月份的乡讯刊载了承锡康先生所撰「黄天荡民众毁家抗日追忆」一文,纪述当年黄天荡的乡亲们抗日牺牲死难的壮烈史事,中共新纂修的武进县志里却没有此记载,承先生提供此一史料,弥足珍贵。或有人怀疑黄天荡怎会在我们武进的?据史籍所载,南宋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〇年),韩世忠扼阻金兵于黄天荡,金兵船只不得渡江北返,金兀术一筹莫展,向韩世忠要求,愿献所掠财帛,放他渡江,韩世忠不允,有人献计金兀术说开凿老鹳河故道,可通秦淮河,金兵于一夜之间,挖通了老鹳河旧河道

  • 文章黄天荡的「金瓜玉脐」大闸蟹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1期  作者:顧博賢 錢月航  出版时间:2007-12-10
    关键字: “金瓜玉脐” 大闸蟹 乾隆 养殖

    引言眼下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日前前往郑陆鎭黄天荡村采访。黄天荡村以养蟹著称,该村带动周边村发展螃蟹养殖,目前已发展出大大小小的养殖专业户近三〇〇家。记者在田埂边遇到养殖户陆岳中,据说其养殖规模在村里属中筹偏小,但他却「牛气冲」,始终拒绝采访,记者「费尽口舌」终于摸到了他的一些「底细」,原来他承包了二十多亩水塘,正常情况下,能收获四五千斤螃蟹,今年已销售了上千斤,价格比一般浑水养殖的螃蟹平均高出一二成,今年预计收成可达数十万元。他对行情充满信心

  • 文章黄天荡民众毁家抗日之追忆——为抗战胜利五十年纪念而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1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1995-07-15
    关键字: 抗战 淞沪战役 屠杀 水乡

    日本飞机大砲坦克,其英雄为国捐躯可歌可泣事蹟,斑斑史实,历历可考。八百壮士伟蹟更光耀史册。日本军阀三月亡华梦想,遭我国军英烈抵抗而粉碎。就以淞沪战役就打了三个月,双方伤亡惨重。不料日寇诡计多端,以包围战术,突于浙江杭州湾登陆,绝我淞沪守军之后,并不断以飞机对我京沪杭铁公路沿线城市滥施轰炸,切断后援,我军不得已作军事转进,因而江南各城市相继失陷。敌寇兽性大发,到处奸淫掳略烧杀,残害我军民同胞,更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全面一致作长期抗战的大洪流。黄天荡为武进县所辖之水

  • 文章黄天荡的蟹说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4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2004-02-15
    关键字: 金爪玉脐 乡情 北夏墅

    年华似水,岁月不居,离乡背井,已逾一甲子,今年即属八十春,垂老之年,疾病丛生,异乡之情日益为深,尤其身处如此场景,奈何!每月收阅乡讯,首先看常武地区讯息,虽限于篇幅,刊出都是提纲挈领,但也可见到故乡建设日新又新,甚感自慰。又见前期乡讯主编按语提及黄天荡所生产之金瓜玉脐大蟹膏鲜美,横行霸道,驰名江南,风味胜过阳澄湖大闸蟹,每年旧历九月正是生产旺季。台湾也生产螃蟹,品种很多,只小滋味尙鲜,然均为浅海咸水中所产,购时应选新鲜,吃时煮熟注意感染细菌,因此商人

  • 文章从抗战到今黄天荡索赔案说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0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2005-06-25
    关键字: 抗战资料 索赔案 侵华事件 同乡会

    ▲最近編者體重大幅減輕,唯飮食睡眠一切正常,精神也很好。經各大醫院分別檢查,埔里基督教醫院做健康檢查,所有疾病都是老病。本人有工作狂,武進鄕訊主編決不辭卸,謹此敬告鄕長,不必爲我操心。

  • 文章日寇在黄天荡所犯滔罪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3期  作者:李學良  出版时间:2005-09-30
    关键字: 常州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 抗日战争

    常州黄天荡地处常州东北一角,距市区有二十公里之遥,北与江阴为邻,仅一水之隔。全村有五百多户居民一大型社区,以北夏墅为中心。黄天荡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面积约有五平方公里。相传建村至今约有五百年历史,地势低洼,四周有圩岸环抱,绿柳成荫,河道纵横,碧波荡漾。村内历代人民勤劳耕种,捕鱼捉蟹为辅,平时用蒲草编织各种生活用品,生活普遍较为富裕,成为鱼米之鄕,也是礼屛之鄕。清科举时代从小攻读四书五经,诗礼成风,文风鼎盛,姚家有举人,许家、李家亦有秀才多名。民国初创,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