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麻雀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顾那年打麻雀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3期  作者:黃育中 出版时间:2008-02-06
    关键字: 往事回忆 麻雀 黄育中 “疲劳战术”

    註:黃育中,辛已年二月生於貴州省大定(今大方)縣城,八九歲便下煤窟背煤,貼補家用;十歲,隨著父親黃鳳笙老師的工作調動,打著赤腳,背著小妹妹,由大定步行至貴陽,再步行至甕安;在甕安讀小學、初中,由貴陽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在貴陽十六中、開陽雙流中學、甕安營定小學、甕安城關小學、甕安甕陽中學、甕安二中執教。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貴州省教育學院進修,中文本科畢業;八十年代後期,受聘到貴陽市花溪二中任教,授中教高級職稱(相當於副教授級),後由花溪一中退休。住址:貴...

  • 文章起號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55期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车水 起号 麻雀 俗语 练湖

    六时半起,至下午六时半为止,早餐午餐各停二十分钟,及上下午各休息二十分钟,实际车动时间约为十一小时,通常可车水一千个(槽管内戽板转动一轮,为一个水。)当五人共伏木杠之上车水时,往往因乏力疲倦,昏昏欲睡,水车转动自然迟缓,于是利害关系者,往往为首起号,使各人提起精神,出力踏车,增加轴转的速度。起号往往用俚俗之句,数麻雀或鸟龟为戏。兹就记忆所及,略述数麻雀如次:一个麻雀咧(唸楼音),唬(唸候平声),唬唬(音同上)一个子头,哼耶马子唬,两个眼睛咧,乌溜溜(唸楼音

  • 文章雪的回憶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李輝英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东北雪景 冻指裂肤 堆雪人 麻雀

    幼小时候,对于雪不曾培育出深厚的感情,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现在回想起来,除了第一次看见天上落下一片片的白雪,不免有些惊奇之外,大抵由于漫长的冬季,到处都是雪地冰天,看不见一棵草靑,找不到一片绿叶,总不免由那死气沉沉的隆冬而感到了寂寞。除了偶而可以发现麻雀在雪地上啄食,那里还抓得到蝈蝈,那里还采得到马兰花,那里还摘得到黄瓜?夏天,蚂蚁不是常常爬上你的胳膊,爬得痒痕难忍么,冬天雪封的大地上又那里找得到蚂蚁的踪迹?这时,却从回想中忆起牠们那种有趣的钻爬行

  • 文章谈易经与麻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期  作者:周行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易经 麻雀 麻将 易经卦象 麻将推算

    易经不但是探讨宇宙造化万有现象的原理,并是世界最古的一部经书,似有先古文明遗留的迹象,亦是我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起源。如我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家族组织、伦理的确立,政治军事的明经、祭天祀祖之大典以及书契造字等等,无不导源于易。这亦是我先祖古圣哲宗智慧经验累积的结晶,亦可谓是我民族文化无价的遗产也。麻雀、小鸟也。故雀字以「小隹」而成,其视听力广而远,其鸣声叽喳,性善连系而好羣。如仅二只必雌雄成对,曰「麻雀头」,率众而和羣。麻雀牌原为全竹质制品,后连牛骨或象牙

  • 文章从「麻雀」到「麻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6期  作者:余我 出版时间:1996-06-10
    关键字: 麻雀 麻将 消遣娱乐 赌博工具

    我们常在报章上看到,有些人因打「麻将」赌博,被警方查获而受到处罚。实际上,「麻将」这名词,本由「麻雀」变音而来,一般人叫惯了,都喊成「搓麻将」,连老于此道的人也这么称,其实,是不正确的。麻雀牌本是一种消遣品,到现在还不过一百年历史。这种玩艺儿,不论是达官贵人,或者是文人墨客,甚至于贩夫走卒,只要是懂得它的玩法,几乎没有不喜欢它的,眞可算是最流行、最普遍的一种游戏了。麻雀牌本是一个名叫陈政纶的人所发明,陈字渔门,浙江宁波人。光緖年间,他在一家轮船公司买办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2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喜鹊 麻雀 斑鸠 啄木鸟 燕子

    二十三、处处闻啼鸟(上)童年时我家住在西门街螃蟹巷,有前后大院,前院有碗粗的桃树、杏树及樱桃树多棵。后院是一大竹园,沿院墙文有桑树、楡树等树木。由于花木扶疏,绿荫蓊郁,终年引来无数的鸟类。其中在我家做窝育雏的常客,有麻雀、喜鹊、斑鸠、燕子等,不论阴晴风雨,牠们来去自如,啼语喧嚣,构成大自然的乐章。麻雀在我家后院柴房内,以及照厅屋角间做窝,一天叫到晚,牠们成群结队的进进出出,有时在后院的墙壁窟窿中或屋簷瓦缝中,也看到牠们跳进跳出,我与姨兄常常在对凖牠们进出

  • 文章(柒、民情風尚)瑞金兒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謝丹崖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儿歌 老鼠 麻雀 萤火虫 月光光

    一、老鼠子伶伶,打开轿门看新人,一看新人脸,香粉胭脂搽满脸。二看新人手,手镯戒指戴满手。三看新人脚,绣花鞋子满地踔。二、麻雀子啾啾,三岁满子,会唱歌,唱得那人听,唱得奶奶听,奶奶食饭要小心,鱼子骨头唔敢梗到,干鱼帮饭喷喷腥。三、萤火虫夜夜来,来弄尾,来牵牛,牵牛犂大坵,大坵墈上一朶花,摇摇摆摆接亲家。四、日头一出红绣球,大嫂起来洗酒壶,二嫂门前扫尘屑,三嫂入厨炒菜蔬,大家合作团团转,一家和气乐融融。五、月光光,秀才郞,骑白马,过新塘,新塘背,种韭菜,韭菜

  • 文章谈中国麻雀故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9期  作者:徐漢三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麻雀故事 清朝初年 加拿大神父

    据传说大约在清朝顺治年代,有一位加拿大神父,到中国北京、天津传教。这位神父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天津土话,而且对人非常客气。看到老人称公公、大娘。对青年人及儿童更亲切,所以人人喜欢他。有一天,他到农家传教,正逢农家晒谷,谷中爬出小虫及大蚂蚁。此时突然飞来大批麻雀,抢食小虫及大蚂蚁,神父看到很高兴。当神父回国之前,贴出收买麻雀的广告。而麻雀在草坪或树头上做窝,亦在农家草屋下做窝。白日各飞他处觅食,到晩归窝。捉麻雀的人做好网袋,套在麻雀出口处,用手打动麻雀逃出

  • 文章《閒話童玩》引發的回憶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1期  作者:王經緯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闲话童玩》 詹海峰 小风车 麻雀

    红缨枪」,一杆「秤子」,扎一个「木排」在小溪里飘流,搭一座房子,一座牌楼,亦可玩上半天。但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络麻杆车钻」(如图六)。拿一根尺余长的做直杆,一根稍短的做横担,在直杆上装竹钉钻头,在横担上系根绳子,再在上端装个小十字,只要卷好绳子,上下摆动横担,车钻就转起来了,似是「钻木取火」,效仿「鲁班学艺」,乐趣无穷。到了冬天,一群群麻雀来到屋檐下觅食,捉麻雀又成孩子们的乐事。但麻雀十分机灵,人一动,哗一下子飞走了。于是就拿一个「弹筛」,盖在天井

  • 文章時差五十年(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1期  作者:李佐良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海溪 种麦 麻雀 小电影院 瓯江

    中还要多次铲麦(除草)等繁复工作。吱吱喳喳的麻雀没有了,在家乡四十多日中没有看见一只,可是老鼠却多得不得了,本来家乡蕃藷地的含沙土壤,是很适宜种花生的,每家都会种一些自己食用。现在花生种下去都会给老鼠吃光,没有人敢再种,花生都是炒好塑胶袋包装,一大包一大包从山东运来的,好在现在交通方便,不同地区间,容易互通有无。乡中很多年轻人都到外地发展去了,其中到温州去做工最多。女孩子大都从事服装业,有些跟随温州老板到内陆省份所开的工厂去做领班,工资不是按月而是年终一次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