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鳌山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怀定海城内鳌山旧景象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4期  作者:沈行善 出版时间:2002-10-20
    关键字: 定海 奎星阁 砚池

    鳌山位于定海城关内的东城脚下,南临东大街,舟人也叫它为「鳌山墩」,恐怕是因高度称不上,甚至连丘陵也够不上的缘故吧!海拔只二十多米。虽不高,却也有名,因这里也荟集了些城区人文景点。鳌山墩在三四十年代以前,这里有奎星阁、石笔台、砚池、墨井、文稿田,奎星的文房四房,俨然一应倶全。它与西北面的学宫大成殿、文昌殿形成犄角,遥相呼应,成为定海的儒家活动中心。这种建筑布局与南京夫子庙、嘉定、青浦的孔庙,大同小异,甚至连奎星阁正门朝北,也都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有些

  • 文章古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陈平 出版时间:1970-02-25
    关键字:来历 康王登临 传说逸闻

    阅读浙江月刊第七期高越天先生所撰浙江神话内,有宋高宗在南渡避金兵之锋,奔逃入海,至温州江心屿道观,入室见有徐仙翁像,问地名知为金背乙节,与台州金鳌山古迹,有康王登临之传说,略有异同,玆补述以为同鄕引证,如不尽然,亦唯有作姑妄言之姑听之而已。旧台州府属临海县境,有章安古鎭,鎭南有金鳌山一座,不啻为其屛幛,此面临椒江,东濒东海,上建有龙王宫一座,灵迹甚多。相传昔人有住居巅者(该高仅五十公尺,长约三百公尺,左右均无陵,岿然独立,顶平坦,可建屋宇

  • 文章定海鳌山魁星阁的故事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8期  作者:英南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魁星阁 传说 游览 神话 回忆

    回忆我在十五岁那年的秋天里,在一个星期日上午,我约了定海县中三个同学,到城内它庙后的鳌山去游玩,那鳌山其实是个极小的丘陵,却是城区的名胜,据说是以上魁星阁中魁星菩萨脚下踏伏的鱼而得名,又相传「鳌山」是海中的仙,可见定海的鳌山富于神话色彩,其意义似乎和城西的另一大—鎭鳌山有重复之嫌。闲话少说,鳌山山上除了魁星阁外,尙筑有石笔和水井池塘,可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文物含有什么深义,当我们爬上一人高的石笔套子—石台以后,就并坐着谈笑起来,有时还站起来,远眺

  • 文章定海城牆憶舊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3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2-08-30
    关键字: 定海 城墙 城门

    定海城墙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陆续拆除,历时一千二百余年。建城的缘起在于当时舟开始设立县治,名为「翁」,按规矩,既立县治不能没有城防,于是在鎭鳌山下筑起了周广五里的城墙。相传原计划城墙筑在河,结果因河那里的土不如后来定海城里的土重,才改建在鎭鳌山下。宋熙宁六年(一〇七三)改翁为昌国,城墙扩建,长度增加到九里。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升昌国为州,再度修筑城垣,辟城门六处。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城墙屡毁屡建,规模最大

  • 文章追憶故鄕往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0期  作者:香港丁育堃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安海 宋儒朱熹 干戈浩劫 慈善会

    计划,种种发挥,即已知其隐耀含光,原有由来,非可幸致也。吾于此深佩诸海外鄕彦时贤,劳苦功高,为鄕会而输将许多精神、物质,感触所及,益增我爱鄕思鄕之嘅念。追怀往事,犹如流水洄潆,此心未曾忘也!安海旧称闽南大鎭,足以居之无愧。府志旧称石井城,盖即安平鎭也。城内除有纵横街衢外,民居则分布廿四境:上为兴胜境,圣殿境,下为复兴境,第一境,东有鳌山境,仁寿境,西有靖西境,萃福境与源泉境;附郭则有颜氏聚族而居之尙贤境,西畴境,吴姓三鄕之星塔境,境内有塔,相传郑成功少居安海

  • 文章鳌山下多古蹟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15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古迹 滕坑井 成仁祠 上荣庙

    定海旧城西北隅的鎭鳌山是定海城北的一道天然屛障,就像一把巨锁锁住了定海城的后门,故而又称「锁」。鎭鳌山名还是南宋孝宗皇帝御赐的。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李白有诗「巨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说明是破坏力很强的动物。孝宗皇帝以为舟岛域多风灾是在作怪,故而以「鎭」名,用鎭住,免得它再兴风作浪,祸害岛民。古人题鎭鳌山诗中有「六背负此崇,雄峙东南第一关」句,极言鎭鳌山地位之重要。鎭鳌山南面山麓历来是定海城里的一方热土,早在九百多年前

  • 文章中学琐忆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期  作者:張世黌  出版时间:1981-09-15
    关键字: 舟山中学 学潮 同学 抗日战争

    一、原名定海公学私立舟中学,原名定海公学,是舟羣岛中一座设备最完善的学府,成立于民国十年二月,由定海旅沪钜商刘鸿生、朱葆三等捐资建造,校址在定海城内西北角之鎭鳌山麓,与定海公园毗邻。十一年二月开校,首任校长董景安先生,当时为一完全中学,并附设小学部,校舍宽畅,场地广大。校中主要建筑名「思刘堂」,为一三层洋楼,楼下是办公室、课室、图书舘、实验室等;二楼大礼堂,可容学生三数百人,有宽大之讲台兼作舞台,南北两面新式大玻璃窗,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礼堂两头亦

  • 文章鳌山墩—那些让人留恋的人文景观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0期  作者:阿能 出版时间:2010-06-30
    关键字: 奎星阁 文笔峰 砚池

    一九六五年,笔者就读于定海城关一小本部,课余之际,每每到鼇墩玩耍,总有一番兴趣。鼇因其形状酷似传说中的神鼇而冠名,又名衙或霞,俗称鼇墩。这里曾是一个文化味很浓的地方。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奎星阁」鼇不高,高仅十余米。顶有一清代砖木结构古建「奎星阁」(也作「奎光阁」),基石高十米,阁前有二十四级石阶,阁有三层,每层有八角飞簷,簷角古时悬有风铃随风作声,笔者见时风铃已无。登阁从五边形花窗眺望,定海古城和海天景色一览无遗。清代南京著名藏书家、目录学

  • 文章三十年代的庄原豪先生中秋排鳌山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7期  作者:齊上志 出版时间:2000-09-30
    关键字: 庄原豪 中秋 百合澡堂

    三十年代初,福州市曾有一次轰动全城,盛况空前的排鳌山,在百合澡堂展出,是福州早期的一次『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活动。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前后,福州出现一流的明园百合澡堂(一九四九以后称大众澡堂)。主要建筑由正面朝南和左边朝西的二座二层红砖楼及左边朝东的一座三层红砖楼组成,有水泥屋顶花园、阳台等。十分豪华、壮观、气派。内设个人池,特别池和普通池三种,以及相应的雅室包间和大厅,计有三百多个座位,还兼营饮食、娱乐,服务(理髪)等项目。澡堂后的大花园称『明园

  • 文章尹靜夫先生文存簡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0期  作者:天健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静夫文存 尹静夫 粮政 国际经济

    仁寿尹静夫先生,年来辑其著作四种:一曰战后粮政,民国三十四年初版。一曰国际经济论丛,为有关国际经济硏究之论文集。一曰中国粮政,为检讨中国粮政之进一步的论究。一曰房文钞,包括若干论著与记述。以上各书,均列为「静夫文存」,交由四川文献社先后出版。尹先生早年专习农学,其后历任党政要职,所至均卓然有成。半生经历,略见于房文钞所载「七四自省述往」中,而各书精义,亦可于其所撰自序中,窥其梗概。本文谨分别录志,以作简介,供读者之参考焉。一、战后粮政战后粮政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