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腔戏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劇唱句與唱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3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二黄 高腔 汉调 降黄龙 第二式

    (二流)烟霞雾锁白云绕,细雨纷纷混战袍,崎岖古道人烟少,路上行人步步蹻,湾湾曲曲羊肠道,重重叠叠路迢遥。一刹时云开红日照,妙手丹靑难画描,渔樵相伴歌声闹,牧童归去笛韵高。远望见城楼旌旗摇,快马加鞭到城濠。」又高腔戯中加汉调(俗称二黄)亦有之,如辞曹,关公唱:「(一封书帽子)百拜曹丞相(转汉腔)珠泪儿湿透锦战袍,非是弟舍不得曹丞相,徐州失散两分张,弟若顺了曹丞相,一时臭名万古扬,弟若辞了曹丞相,好似猛虎下山岗,但不知某大哥今在何地,三弟流落何方?有朝大哥把业掌

  • 文章川劇的起源及其特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D. kalvodova, Phara 原著 詹百翔譯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川剧 地方戏 高腔 雅部昆曲 胡琴腔

    的折子,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一个剧团带至四川。目前已无法追溯川剧在十七世纪中期以前的情形。一六四四年,张献忠带兵十万入侵四川,并屠杀了当地三分之一的居民[2],直到十七世纪后半期,东部各省的民众,由于遭战争之害,开始向四川流徙,当时就有一羣职业伶人,初次抵达四川境内。[3]四川的高腔四川的高腔高腔戏曲系统的地方性变体之一,其发展初期称为弋阳腔。在明代,昆曲深受知识份子欢迎,而高腔则是当时更为普遍流行的戏剧形态。高腔在四川的戏剧领域中占了最重要的地位,大部份

  • 文章旅台沔阳同乡会回沔省亲 调寄沔阳花鼓戏高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3期  作者:李洪源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旅台沔阳同乡会 回乡省亲 花鼓戏高腔

    诸多名牌。体操乡多奥星举世震骇,争国光扬国威激荡风雷。[2]惠民策兴邦计人人仰赖,引富商和巨贾纷至沓来。姑嫂们一个个更具风采,好一似蟾宫客降落尘埃。在台岛虽有那淑媛恩爱,故乡的王三姐未敢忘怀。好三姐明世理未曾责怪,愧咎心千钧重忐忑怀揣。访故乡画中游心潮澎湃,大手笔出杰作一块金牌。今夜晚月儿圆酒宴大摆,叙乡情话未来共把诗裁。豆与萁同根生相承一脉,岂容人生异端把事做歪。台湾岛和大陆虽隔瀚海,心中的常青树共同培栽。促统一行两制何计党派,祖炎黄是心仪决不徘徊。倡亲和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