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侃傳(七)績學江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葉賢恩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黄侃 武昌兵变 张渲 武汉高等师范学校 《武昌乱》 《声韵略说》

    记录了黄侃的生平几件事以及黄侃的文学评论与思想。

  • 文章山东高等师范学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76-12-20
    关键字: 山东高等师范学校 课程设置 学校介绍 毕业情况

    民国元年九月,敎育部公布学校系统,取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一律国立。宗旨为「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敎员」。内分预科(公共科)一年毕业,本科(分类科)三年毕业,硏究科(加习科)一年或二年毕业。入学资格,预科以中学毕业生为原则,本科由预科毕业生升入,硏究科由本科毕业生升入。另外得设专修科,修业年限为二年或三年,入学资格与预科同。学生待遇以公费为原则,除免收学费并供给膳宿与杂费。本科毕业服务年限为六年,专修科毕业服务年限为四年。至于课程,预科一年课程

  • 文章早年就读师范学校回忆记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刘季洪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教育

    就北平外城厂甸五城中学堂增修校舍,脱离大学独立设置。民国元年又照新订学制改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派陈宝泉先生为校长。北高所在地「厂甸」为琉璃厂故址。「甸」的字义是指郊外一个地区,因为北高校址原先是琉璃厂,又在北平内城以外,所以称为厂甸。琉璃厂废后,光緖二十七年就地设立五城中学堂。三十四年北京高师利用五城中学设置后,将中学迁至原址附近东侧。民国元年五月改五城中学为高师附属中学,并于九月在附中旁增设附属小学,所以北高与附中附小仅有一街之隔,试敎极为方便。民国初年

  • 文章曾學傳及其詩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1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曾学传 诗词精选 四川高等学堂 国立成都师范学校

    视千秋之慨。盖自道渊源所在者如是。尝与医者某善,某素性刚直,不谐于世。氏题以箴之曰:今天下之病深矣,有华扁所不能施手者,君须怜之,勿重恶之而反为己心病也。子思子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必也吾心无病而后能使天地万物无病也。然则天地万物之病,非皆吾心之病乎,而又何求焉。寻味其言,何其忠恕悱恻之至,亦足观其所蕴蓄者矣。平居以圣贤自任,时人亦以此称之(当时号为曾大圣人)。历敎四川高等学堂,国立成都师范学校。所著有春秋大义绎、孝经释、诗文集及其他若干卷,名曰

  • 文章憶海州最高學府及師長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永昭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海州师范学校 人物回忆 高等教育

    民国以来海州没有大专学校,高中及高师、即被目为最高学府。抗战前之东海师范,简称海师,曾有辉煌成就,确具学府声誉。东海师范学校原为省十一中学及省第八师范两校,在北伐统一后,合并而成。第八师范由板浦陶公祠(为纪念陶澍所建)迁来海州。先略述十一中沿革于次:民国六年冬,省派革命元勋丰县丁蔚若先生(字荫东)来海州招生一班筹设成立,故该校第一班为春季始丛,次年夏招生方为秋季始业,十一中初成立时,以校址无著,权借东海城外西南郊白虎山下之丁宅,次年方迁城内「考棚」(石室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