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骨灰公墓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定海民情風俗續記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8期  作者:陸毅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定海 公婆合葬 骨灰公墓 拜坟头岁 缪燧衣冠墓

    定海海岛特色,入鄕随俗,百姓不分贫富贵贱,重廉耻,崇孝节,讲情谊,行善事,风暴无情人有情,鄕情绵绵慰忠魂。定海百姓的葬仪具有海洋文化习俗,涨潮出丧,草人代葬,佛事超度等;世代相传的传统,至一九七九年,定海在青岭村扇子山建火葬场、殡仪馆及骨灰堂,骨灰公墓,始行火葬。农村建立公墓,不在平地造寿坟。唯有海山遇难者,找不看尸体时,仍以草人代葬,造坟立碑,寄托哀思。二、拜坟头岁农历正月初一,定海城里名门望族和村岙百姓,盛行拜岁,儿童向长辈拜岁行跪拜叩首礼,平辈相见握手

  • 文章二三扫墓有感——建议改善安置骨灰匣之神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0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扫墓 公墓 传统习俗 骨灰安置

    在移动时,要备温水一壶,浇在棺木之上,据说,万一因迁移而影响死者家属子孙疾病时,则出了一身大汗,即可痊愈平安。现在公墓安置之骨灰匣,随时搬动,未能顾及故鄕风俗习惯之禁忌,凡此无心之过,亦为设备欠妥所致,因而不得不加以改善。笔者先叔柏冷公之骨灰匣,于六十六年由台北市十普寺迁移至无锡公墓,笔者于六十八年四月廿三日随众同鄕前往祭祀扫墓,在安置灵骨匣之飨堂内,遍觅不见先叔骨灰匣,经询问后,方知因延僧诵经,悬挂佛像及挽联,即以三夹板钉隔封闭在橱内,后曾向会方建议,勿再将

  • 文章(社論)造涼亭,建靈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43期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墓园管理委员会 三张犁公墓 纳骨灵塔 骨灰安置 四明堂

    所以采用六角较有意义。建造这样一个凉亭,初步估计约需廿万元左右,如有热心同鄕愿加捐助,即用捐款人之字号命名,题额以留纪念,否则由同鄕会自建也无不可。近年因土地不敷分配,政府提倡火葬,故对骨灰之安置,与建墓同样重要。据悉目前在寺庙中寄存一具骨灰,普通的也在万元以上,位置好一点常需三、五万元。本会三张犂墓园四明堂也有骨灰间,每具保管费祇需贰千元(祇收一次),比较寺庙便宜很多,但因环境设备关系,看起来不似寺庙气派,这一点我们也早想建议改进,祇是四明堂房屋无法翻造

  • 文章清明節後大陸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2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95-05-01
    关键字: 返乡半月 护送骨灰 举办法会 送达稿费 家乡文友座谈会 《历年会刊目录汇编》分赠 台办接待 公墓扩建 陪同游览

    时并担任公祭司仪,也帮了魏君一个大忙;其他同行旅伴也有好几位参加祭典。当地有关单位如台联会、三胞联谊会和宗教管理局等也各派代表观礼,其中尤以宁波市台联会秘书长李立中兄,帮忙邀请法师奔走联络出力最多。另外一位特别来宾是定海台联会会长舒明德先生,也一早渡海前来,他一则与我晤面,二来顺便看看宁波同鄕墓园情形和我们的建墓规格,作为定海台胞公墓参考。法会中一位老法师带领五个年轻和尙站着朗诵弥陀经,全体穿上袈裟法衣,手持法器敲打,有时还绕供桌转佛,要参祭墓属持香跟着转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