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湖共返回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改土歸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8期  作者:柳定生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四川 改土归流 建昌卫 茂州

    的效果,使番夷日渐开化,与汉人接触较深,渐除其蛮俗。兹按明史土司传,及淸会典,分别敍其土司改流之经过:㈠乌蒙乌撤东川鎭雄四军民府:在四川东南与滇黔相接,为猡猡分布地带。淸康熙四年(公元一六六五年)以乌撤军民府隶贵州威宁,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以东川乌蒙鎭雄三土司隶云南。乌蒙,今昭通、永善二县地;东川、今会泽县境;鎭雄即今地界。㈡马湖:雍正六年并马湖入敍州府,今四川屏山县,亦为猓夷分布区。㈢建昌卫: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辖有宁远越隽、盐井、会川四卫,雍正

  • 文章记白马湖春晖中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1期  作者:武奎 出版时间:1981-11-06
    关键字: 白马湖 春晖中学 校园琐事 上虞

    春晖中学是浙江颇负盛名的一所私立学校,校址在上虞县白马湖,近靠沪杭甬铁路的驿亭站。由驿亭站下车,沿山麓道路行进,转过山湾,白马湖的全景在望,宏伟的校舍都建筑在中浮洲上。学校与车站相距不足三华里,道路依山沿通入校园,山上松林,道旁垂柳桃李,春季花开,柳丝嫩绿,桃李争卉,风景之美,诚如人间仙境。徜徉畔,大有置身西之感。淸明时节,细雨绵绵,满云雾,水天相接,身在雾中楼台,四顾茫茫,不知天上人间。白马湖幅员不广,三面环山,远离城市,有西之淸新,无西

  • 文章五斤紹興入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5期  作者:陳星 出版时间:1996-05-10
    关键字: 白马湖 朱光潜 作家酒会 丰子恺

    朱光潜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中有一段十分値得玩味的文字,提到白马湖作家们与酒的关系,令人向往:酒是白马湖作家传承友情 不可缺少的媒介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熏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我们吃饭和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各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酒后见真情

  • 文章令人难忘的「白马湖作家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陳星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近代文学 白马湖作家群 白马湖风格 界定分期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现代中国的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机遇,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发展之中,散文的创作成绩格外引人注目。朱自淸在《背影》序言中说:「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就在这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之中,所谓「白马湖作家羣」,这是人们在谈论中国现代散文史时时经常言及的话题,而从散文审美角度上讲,现代散文中的「白马湖风格」几乎又成了近乎完美的范本,海峡两岸及香港,人们都将这一派的散文选入中学课本

  • 文章马湖晚晴山房与弘一大师的修养及感化(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3期  作者:吳本一 出版时间:1972-03-27
    关键字: 白马湖 晚晴山房 弘一法师 革命思想 修行

    这间小陋室,大师谓之「晚晴室」。大师前额宽濶饱满,面目淸癯而消瘦,两眼若开若闭,口含慈祥的微笑,他穿的一袭淡灰色破旧而非常整洁的僧袍,和一双粗布的僧鞋,一眼看到,他是严肃、温良、和霭和豁达的。谈及曾在白马湖唸书,夏先生、蔡先生、徐先生曾谈到大师,「晚晴山房」的状况,蔡丐因老师所说的「晚晴」,是大师欢喜读李义山诗:「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大师闻之,闭目而微笑。有一次,我问大师经是否可当冥钱之用?大师说:经不能作冥钱用,但唸经后,能进功德,能消宿灾,亦能增福

  • 文章下邳名勝古蹟滄桑録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期  作者:劉友益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 下邳 历史沿革 名人事迹 圯桥 白马湖

    明末曾任浙江副总兵,因平倭宼有功,升广东总兵,后因炒蛮之乱而阵亡。」志载:「克宽系明威之元孙、误矣」。土山 由半戈山北去约十里,有土山,即三国时关公兵困土山处,山石上有关公迹,民初地方人士为建迹亭于其上,以作纪念,今为邳南大鎭。石崇、范丹墓 再由半戈山去约十里,有石崇、范丹墓。志载甚详,并有图。石崇墓高约二百尺,周约一华里,墓南为仲山,据志载,该系筑石崇墓,所启用之沙土而形成,其墓之大,世所罕见。鄕贤尝以崇为南皮人,而又死于洛阳,疑其墓不得在此,盖未

  • 文章马湖作家群的核心人物——夏丏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9期  作者:余方德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白马湖 作家 夏丏尊 文学 杂志

    学生同意,并保证继续实施敎育改革。稍后,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等相继来一师任敎。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经亨颐先生本着「与时倶进」的敎育方针,在浙江上虞白马湖创办了春晖中学,丏尊回故鄕青晖中学,担任国文敎员,并在春晖隔相望的象山脚下盖平房定居,名为「平屋」。他又邀请了好友朱自清、刘薰宇、王任叔(巴人)、匡互生等几位前来春晖中学任敎。由于他的感召力,校长经亨颐几乎把所有的校务都交给他,他担当自如。一九二四年,他还和朱自清兼任了宁波浙江四中的国文敎员,他们乘火车

  • 文章马湖的平屋及其主人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10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平屋 白马湖 夏丏尊 朱自清 丰子恺 经亨颐

    浙江上虞有个白马湖,处于幽静的山鄕。据说晋时有个姓周的官员骑白仙去,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后来,唐李白寻仙到此,写下《卧闻渔浦口》等诗篇。但白马湖眞正出了名,还是在二十世纪二〇年代初,这里办起了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当时江南的耆宿、曾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的经亨颐,担任春晖的校长。为了保证敎学质量,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国内的著名学者任敎;于是白马湖畔聚集了一群布衣先生,如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王任叔等等。这地方也便造起了许多平屋。从此白马湖

  • 文章春暉園中的文化沙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劉維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散文艺术 白马湖派 朱自清 浙江文学 夏丏尊

    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民国六年至十六年)中,散文先声夺人,成绩最为绚烂:「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这当中,「白马湖派」作家羣创作的散文,以其卓然有成的样式,自成一派的格调,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为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作出了自己的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以浙江上虞县春晖中学所在地白马湖来命名也许白马湖派作家羣当年写散文的时候,不曾有过要创一个什么文学流派的想头,然而从散文的艺术特质、作家的创作思想

  • 文章淸靜的熱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0期  作者:張堂錡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白马湖风格 近代散文家 以文会友 朱自清 《我们》

    散文作家杨牧在其所编的《中国近代散文选》一书中,为史览之便,将五四以来的散文分成七类,并略述其品类特征及源流,其中夏丏尊一派,他特别提出「白马湖风格」此一论点,认为夏丏尊以一篇〈白马湖之冬〉树立了白话记述文的模范,并将朱自淸与之并列为白马湖风格派的领袖。他还进一步指出,包括郁达夫、俞平伯、方令孺、朱湘、徐訏、琦君、林海音、张拓芜等人都可归入这一派。此外,如林文月、丛苏、许达然、王孝廉等人的作品也多少流露出白马湖派的风格。对于杨牧的品类缕述和作家归类,我们

共50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