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貴州苗族的鬭斗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任時爕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苗族 斗牛 风土习俗

    中國境內的苗族,根據民國三十六年可稽的紀錄,苗族的總人口約爲二百五十萬,其分布貴州者,卽達一百八十萬。無怪世人多以「貴州苗子」戲稱黔士,而我旅外鄕親,亦不以此「雅號」爲忤,久之,竟成了口語上如假包換的「正字標記」,這大槪因爲一般苗民,都具有貴州人淳樸敦厚的傳統美德,以及刻苦耐勞,不撓不屈的獨特風格,纔賦予我們這個「榮譽」吧!筆者忝爲黔籍,少年時期曾擔任桑梓小學校長曁民衆敎育館長,並從事鄕鎭民政工作有年,所以有機會深入黎平、榕江、從江、錦屛等縣的苗民村落,...

  • 文章家鄉菜·智慧多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唐如怡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贵州菜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二十年前,父亲初与家乡连系上时,透过书信提及怀念家乡的「网纱」(竹笙)与酱油,亲人便将竹笙干货从大陆寄来了。如今我还记得很清楚,当信封被拆开时,那几支带着微黄色的竹笙,是如何让父亲如获至宝,那是当年在台湾看不到的菌类[2]。有时家中正好有竹笙,或是从家乡带回来的小黑木耳,那是一定要与乡亲共享的。但多数时候材料缺乏,只能调个凉拌折耳根,贵州辣椒,自制泡菜与泡辣椒、水豆豉等,这些都是我父亲几乎每餐少不了的开胃菜。就在我母亲偏向广式料理的烹饪手法下突围而出后,那几

  • 文章河燈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金筑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河灯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貴陽 金筑童年,到了夏夜,寂靜的山城,平靜的南明河畔,有放河燈的活動。熱心的鄉人,用篩子捧著紅、藍、綠、黃、紫等色彩的河燈,從上流施放,波光粼粼,冉冉蕩蕩順流而下。漆黑的野地,無月無星,也無其他亮光,這些小河燈漂浮水面,美姿千采,活潑亮麗。據說,這些紙河燈,要去照明一些失意的靈魂,指引一條明路,讓他們在幽暗的境遇中,也熒熒閃光。從上流徐徐漂然而來,像眾多少女的眼睛在河面上眨呀眨呀,河面點亮著希望,美麗的嚮往。這樣眾多的燈盞,靜影浮光,遍滿河面,水流耀金似...

  • 文章三穗寨頭苗族婚俗引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7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寨头苗寨 苗族婚俗 古礼 风土习俗

    「我國爲民俗立傳,始見於春秋時代的『詩經』。到一九一二年我國古代文學家張亮采編著了『中國風俗史』。張氏在此書的序例中說:自有人類,則漸有羣,而羣中多數人之性情、嗜好、語言、習慣、婚姻……相演相嬗,成爲風俗。東漢應劭編著的『風俗通義』也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辨風正俗,乃爲其上也。」民俗有良俗和陋俗之分。上段引文是說:「良俗」應該保持和發揚,藉以使各民族的傳承文化,繼徃開來,以爲今天乃至將來的社會服務。「陋俗」只能提供學術硏究的資料,並在本民族自我覺悟...

  • 文章跳花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封培定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花苗 跳花坡 风土习俗 节日介绍

    烏蒙二月,春寒料峭。汽車在山路上一陣巔簸,終于來到小花苗一年一度歡度傳統節日的跳花坡。每年農百二月十五,散居各地的小花苗都要扶老攜幼,帶著衣物食品,趕到貴州西部水城南開花場集會狂歡。下得年來,但見平時空寂荒涼的山野人聲鼎沸,一片喧囂。四周通向花場的小路上,身著節日盛裝的小花苗男女正成群結隊向花場匯集。小花苗不分男女清一色粗白布外衣,肩上飾以紅、黃、黑相間的圖案。男青年頭戴錦雞尾綴成的羽冠,手捧蘆笙,粗獷驃悍,神彩飛揚;女青年用熒光紅色毛線繞成的頭飾,色彩...

  • 文章*貴州從江縣丙妹花炮節*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竹軒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从江县 丙妹花炮节 风土习俗

    三月十七日(即農曆正月二十八日),二年一度的貴州從江縣丙妹花炮節,盛況空前,熱鬧非凡。黔、湘、桂毗鄰的苗、侗、漢等民族,身著節日盛裝,匯集都柳江畔的從江山城,人海爲湖,在節日未開始的頭天,夜幕降臨,銀飾閃光的姑娘和頭帶花巾的羅阡(即羅青年)併排而坐,談愛對歌,通宵達旦。據統計,參加人數最少在二萬人以上,把小小的山城擠得水泄不通,蘆笛高奏,震耳欲聾。搶花炮,歷年來只是在廣西的三江、富祿、梅林等地開展,每逢農曆三月三、二月二、成千上萬的人趕去看搶萬炮。爲了眾...

  • 文章年夜「搶狀元」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抢状元” 除夕夜 风土习俗

    轉眼丁丑年將盡,除夕又隨之來臨,鄉俗說:「莊稼老二莫唸年,過年就要下田。」居農村的人,又得為一年的農作辛勤啦!但孩童就不一樣了,過年有好的吃,新的穿,又有壓歲錢好拿,更有炮仗(鞭炮)、打格螺(陀螺)、打線拋、踢毽子等等玩不勝玩;所以,我童年時,一過了中秋節,腦裡便常常想着年景,期盼着過年。其實,在我印象裡最深刻而恆久彌新的,應是我家年夜玩的「搶狀元」和「搶紅」了。記得這兩種衛生賭博,都是在城裡讀書的國棟叔傳來家裡的。一家人在爺爺的領銜下,依長幼順序拜過天...

  • 文章故鄉的年俗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6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盘县 故乡年俗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莊稼老二莫唸年,過了年就要下田。」這是我們盤縣流行於農村的諺語。一般農民比較喜歡過中秋,因爲過了中秋,所種的大麥便收穫完了。但小孩子最愛過年,有好的吃,有好的穿,有的還有壓歲錢好拿。在這種大人不大喜歡而小孩子十分喜歡的情形下,年關既已到來,不過也不行。由於在一年所有的節裡,民間都把過年視爲最大的節日。故家庭主婦自農曆臘月初甚至於冬月中始,便忙著釀甜白酒、舂粑粑,跟著是宰年豬、裝香腸、醃火腿臘肉、做血豆腐,有的還醃柞肉和曬耙耙乾、粑粑角。至於爲家人縫新衣...

  • 文章頭敲、二補、三打鐵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文秉衡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敲猪匠 补锅匠 铁匠 童年回忆 风土习俗

    頭敲二補三打鐵這個名詞,不但外省人沒聽過,就連我們貴州人,恐怕聽說過的人也不多。我還是兒時在家鄕聽老一輩的人說的。這是三種不同的行業,也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把三者扯在一堆,亦就是中國人常說,積金千萬不如一技在身之意,因爲本小利厚,甚至於不需要本錢,所以就成爲聯想的名詞。一、頭敲:就是敲猪、敲牛、閹鷄。做這一行的人叫敲猪匠。這種行業不需本錢,據說不傳給外人,只傳給自己子孫的一種技藝,只要技術精,走到那裏都餓不死。割閹後牲口長得好,復原很快就能得到顧主...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