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地理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雲南民俗話山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蔚勳 出版时间:1983-12-25
    关键字: 云南山歌 风俗地理 民俗文化 山歌内容

    文化种仔工作,利用暇时,结合了中坜地区爱好云南山歌同鄕,组成云南山歌研习会,纳入桃园县滇西民俗打歌促进会」管辖,开设探讨云南山歌的起源、体载、分类及云南民俗小调等课程。谈云南山歌,必须先谈云南人的风俗习性及云南的地理环境。云南气候四季如春,在我国地理中,云南全省都属高原地带,最高峯达四千公尺以上,最低河谷也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由于横断山脉南北纵走,所以印度洋的潮湿季风,得以长期直入,雨量充沛,花木茂盛,森林菁密,山川秀丽,景致宜人,所以有东方瑞士之名,其实

  • 文章河南各县风俗志十五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胡樸安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风俗 地理 风俗习惯

    记称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风俗之不同。由来久矣。班固谓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然则风俗者。固山川地气使然。亦主治者之好尙。实有以转移之欤。豫省居土之中。受气之正。其天性朴茂。殆所谓难动以非。易感以义者乎。然古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而十五国风。豫居其半。汉书地理志。周魏韩赵宋衞楚之地。豫皆有焉。其间习俗风尙。固亦有不同者。亦采风问俗者。所当习知之也。开封梁魏之墟。人多俊髦。好儒雅。杂以游

  • 文章達埔素描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2期  作者:亦佛 出版时间:1971-07-10
    关键字: 达埔镇概况 地理沿革 姓氏源流 拳术 风俗

    难免家鄕模糊,渊源忘记,所以,对于家鄕地理环境,习俗掌故,应该是旅外同鄕所乐意知道的。玆就个人记忆所及,略作介绍,但所记述,不及百之一二,希望抛砖引玉,有待鄕贤先进,搜罗资料,陆续传播,促进了解鄕情,引发游子思鄕,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了。一、乡名沿革达埔这个鄕村,考自宋代以前,叫做卓埔,据传是卓姓最早定居的地区,当全县分为五鄕十七里二十五都的时代,所有小村落,分别列入八都九都和十都,统属里仁鄕管辖,八都属招集里,九都十都属安仁里。到了宋朝绍兴年间,朱子南来

  • 文章密县之风俗及特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石雋 出版时间:1973-05-25
    关键字: 新密市 地理沿革 风俗 特产

    火灾甚少。诗经:有「桧风。」(古代郐桧会,均可通用。)详述桧国之民情风俗。因此一般文书,对密县名称,多有称为「桧阳」者。古代郐国之首府旧址,在今密县城东北四十里。春秋时,郑武公呑并郐国,改称新密邑。间有未详査年代先后之文件。误称祝融为郑国人者,原因在此。春秋传载:「鲁僖公六年,公会齐侯、宋公,同伐郑。围新城。」杜预注:按新城,即新密邑。东汉时,新密邑,始改称密县。旋将县城,移设于今县城东南三十里处,现名古密城。北齐时,复移治于今县城正东四十里处,现名旧城

  • 文章(旅遊報導)意大利之旅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人文历史 地理环境 风俗习惯 威尼斯

    一、前言本人由于过去主管工作之关系,对国内外有关各地之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略有所知,且喜欢硏究。因掌管派赴海外工作人员,在其出发前必详吿其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便其在当地生存发展;返国述职时,同样也要详询当地状况,故对国内外历史、地理、当地风俗习惯—多有所了解。因而对国内外重要地区,虽未亲往,亦多有所知,等于卧游。故对旅游,不是没有兴趣,而是不急于游山玩水。此次旅游,系次女凤伦与其同事张明莉小姐和其令弟张克中博士(系化工超博士,现在

  • 文章古鎭姑塘十灣小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葉沛亭 沈家保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姑塘古镇 港湾 地理概况 历史文化 庙会风俗

    「日有千人作揖,夜點萬盞明燈」,這是歷史古鎮寫照,令人回味。姑塘古鎮位于廬山東麓,面對鄱陽湖主航道,古鎮尾部是姑塘海關,這裡曾是數百年繁華的關口重鎮。依山傍水,店鋪、樓閣、寺廟繞山座落,山水互抱。早在抗戰前這裡是水運重要碼頭,自宋代以來排樓林立,店鋪相依,熱鬧非凡,人口稠密,當年擁有兩萬多人,廟宇多達8座(朱公廟、白泉古寺、大姑山娘娘廟、萬壽官、孟公廟、土地廟、令公廟、三官殿),風光僅次于潯陽。相傳歷代的客商及當地富豪雲集,古鎮基本上環繞姑山轉,在這形同...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丰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经济

    豐縣沿革秦沛縣之豐邑。漢置豐縣。南朝宋省,尋復置。後魏以後因之。明嘉靖時城陷於河,徙治東南境之華山下,尋復還於舊治,即今治也。淸時屬徐州府。民初隸徐海道,復員後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別稱大澤,以治北舊有大澤也。疆域東界銅山沛縣,南界碭山蕭縣,西界山東單縣,北界山東魚臺縣。東西距四十公里,南北距六十公里,面積二百五十萬二千畝,計一千三百八五方公里,分爲七區。九十鄕鎭,三十六年併爲四區署,三十六鄕鎭。人口三十六萬四千零九人。(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三十七年春增至...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珠江三角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珠江三角洲 地理 气候 交通 风俗

    公益埠台山(即新宁县),以至于斗山,长二〇五里。由斗山站展筑路线达铜鼓,计程不过四十里。铜鼓后枕高山,前临洋海,可泊巨舰,确为良港,现已测勘施工云。广州之风俗中国乃农业国,其人民之生活,乃农村生活也。独广州因其所处地位之不同,夙有大都会之风气,述要如下。(一)广州自汉唐以来,与外国通商久矣。(汉书地理志言番禺地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故民性活泼冒险,习于远游,近如南洋羣岛,远如欧美列邦,莫不有其踪迹;其经商能力,足

  • 文章閒話京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9期  作者:王憲斌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历史地理 名胜古迹 风俗习惯 政治经济 名人事迹

    壹、前言「故园西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我自卅八年避难来台,迄今已廿八年矣,家鄕事事物物,无不时萦梦怀,每读湖北文献,见同鄕先生,各将本县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政治、经济、敎育、文化、名人事蹟,等等,津津乐道,说得井井有条,等于囘到湖北自己的家鄕,爱之不忍释手。自思京山为湖北一部份,我为京山一份子,有报导京山之义务,但因学识粗浅,辞不达意,过去虽看过京山县志,现多遗忘,手头又无参考资料,仅凭记忆所及,难免挂一漏万,总是屡起屡辍,欲言终止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