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靰鞡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满族民族特色的鞋「靰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張引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满族 民族特色 兽皮

    满族及其先世,以狩猎、采集为生,终年在山林冰雪中奔波,为了保护双脚,最初以兽皮包足,后又逐渐演变成鞋,满语叫靰鞡靰鞡以野兽皮或家畜皮制做,形状前平,后圆、口方,前脸上聚皮纳褶,四周安有六个小皮耳子,穿用时用皮条或麻绳穿过耳子,放上靰鞡腰,繋在小腿上。靰鞡穿用轻便、结实,适合各种地貌环境和气候条件。冬天穿用靰鞡,则要在里面填絮靰鞡草。该草纤细若线,三棱形有毛刺,经过捶打,柔软如絮,保温隔凉。填塞在靰鞡中,即使在冬夜雪地里站上一宿,也不会把脚冻坏。故东北谚

  • 文章·東北風情·東北古老的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曹保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乌拉 红高粱 白皮桌

    在大陆东北,民间常说一条谜语:老头老头你别笑,猜个谜语你不知道;什么解下它不走?绳子一绑它就跑?猜不著,再说一条谜语:二人胖对胖,未从走道脸冲上;耳朵生了七八个,舌头长在屁股上。这两条谜语的谜底都是『鞋』,而且是大陆东北一种最古老的鞋,叫靰鞡(乌拉),是东北民间的鞋子。『乌拉』本是满语,如吉林乌拉,是大江沿岸之谓,也指满族先人居住的地方,那么这种鞋子可能是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满族先民发明并制造出的,所以叫『靰鞡』,是指这儿出产的用皮革做的鞋。民国

  • 文章靰鞡与乌拉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乌拉草 东北三宝

    以为这辈子不会看见真正的靰鞡与乌拉草了,因为一九八九年回到父祖出生的土地,那儿的「三宝」已变成了人参、貂皮、鹿茸角,乌拉草已不包括在内。小学生的时候,曾经为乌拉草哭过。当时籍属南方的老师,是以轻蔑的口吻形容东北的乡俗民情:火炕是全家大小一张床的落后习惯;东北人天生肮脏不爱洗澡;乌拉草是穷透了的东北佬无可奈何的御寒用品,没有它就会把脚冻掉下来。虽生在外,长在外,又长成「南边人」的形象,可以假装与我无干,置身事外。但真的就假不了,不只在户籍法上属于东北人

  • 文章東北風情·東北古老的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曹保明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东北风情 防寒用具

    讲究,一张牛皮只能出四——五双靰鞡,而最贵的为「头排」靰鞡和「二排」靰鞡,因牛皮位置好,制出的鞋结实抗造,而尤其「二排靰鞡」为「十字花骨」,是优等货色。关东靰鞡又分大褶和小褶,主要是鞋铺的帮派和师承原因,工艺也有所不同。大褶靰鞡产于吉林的乌拉街一带,一般是八个褶;小褶靰鞡产于辽宁海城的牛庄,人称小褶鞋,一般是十个褶左右。关东人还用狍皮,鹿皮来缝制靰鞡,但都选用动物的腿部皮来使用,这部位皮张结实,板整。生活在嫩江和黑龙江流域的人还有用鱼皮制靰鞡的,但这一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