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面刀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把(续)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5-06-15
    关键字: 剃头刀 切纸刀 火腿 丹阳

    我邑的三把,为面刀、剃头、和切纸,已如上述。前有鄕友见询,谓前在上海,曾听说三把之内,有扞脚在内,问我究竟,此事五十年前在上海读书的时候,也已听人说过。但按诸实际,在上海和苏州、杭州、嘉兴所属各县鄕鎭做混堂,(浴室的旧名)和擦背扞脚的工人,可分扬州、丹阳两帮。所谓扬帮并非完全是扬州一地的人,其中里下河的人,不在少数。(泰县、兴化、高邮、宝应等县,通称里下河)至于丹阳帮中眞眞的丹阳人,为数不足十分之一,既然丹阳人这样少,为什么又称为丹阳帮呢?其中

  • 文章三把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4-12-15
    关键字: 丹阳 剃头刀 切纸刀 民间手艺

    我邑西鄕离城较远的地方,水利失修,北鄕多山,物产不很丰富,所以住民生活较为困难,子弟每多失学,向外谋生。但是此辈失学的靑少年,因为识字无多,难以寻求高尚的职业,不得不向三把里去学习手艺。所谓三把者、面刀、剃头、切纸是,请分说之:面刀者,吃面刀是,我邑在苏松太杭嘉湖六属的苏州、无锡、上海、嘉兴、吴江、湖州、松江、靑浦、德淸海盐、嘉善、杭州等处城市和鄕鎭开设生店的,为数极伙,他们什九家中都是很贫寒,小时在家唸几年私学,便由父母遣送到外县去学手艺

  • 文章家鄉厨具名稱介紹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9期  作者:趙中平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家乡厨具 饸饹床子 煎饼鏊子 烙糕锅子

    热河人原籍多由冀、鲁移徙而来,喜食食,工具亦较完备,在台罕见者,介绍如后,以飨在台诞生之靑年同鄕。一、饸饹床子:系以搾成条之快速厨具,其形如搾床,压出之条长短随意为大家庭必备之厨具。二、摆面刀:系以双手切之厨具,切成之条等于刀削之扁条厚薄随心所欲,其较菜刀长一倍,两端有柄,随拨随推至沸锅汤中瞬间即熟,颇为便利。三、前饼鏊子:乃盘形之锅,底稍凸,直径二尺,用以煎成极薄之饼名曰煎饼,为农家所必备。四、烙糕锅子:系制发酵饼之家具,直径约六寸,中凸

  • 文章秋夜話揚州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3期  作者:喬鵬書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秋夜 诗词作品 迷楼 鱼面 史公祠

    认绿杨,维扬春色久凄凉,古今粉黛知何处,一角迷楼剩夕阳。』第二天淸早,在天凤园吃了一碗。天凤园的款式,很像北平的惠丰堂,鱼剌多味美,经过特制,没剌了,才成为。出了北门,首先瞻拜史公祠,祠在梅花岭前,祠后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回想明末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淸兵入关。凤阳总督马士英迎神宗孙福王自淮安至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史可法高弘图同参军国要政。史受马排挤,不得已自请督师江北,淸摄政王多尔衮致书招降,史以大义峻拒,答书炳烛千古。比起现在一般靠拢

  • 文章秋夜話揚州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4期  作者:喬鵬書 出版时间:1981-12-10
    关键字: 迷楼 观音阁 诗词作品 鱼面 史公祠

    认绿杨,维扬春色久凄凉,古今粉黛知何处,一角迷楼剩夕阳。』第二天淸早,在天凤园吃了一碗。天凤园的款式,很像北平的惠丰堂,鱼刺多味美,经过特制,没剌了,才成为。出了北门,首先瞻拜史公祠,祠在梅花岭前,祠后有史可法的的衣冠冢。回想明末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淸兵入关。凤阳总督马士英迎神宗孙福王自淮安至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史可法高弘图同参军国要政。史受马排挤,不得已自请督师江北,淸摄政王多尔衮致书招降,史以大仪峻拒,答书炳烛千古。比起现在一般靠拢

  • 文章吃在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丁鍚恩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南通 鲥鱼 河豚 海鲜 蟹黄包子 鸡丝面 羊肉锅巴 糕点 卤菜 零食 水果

    我国俗语有云:「吃在广州」,这句话的确是名符其实,在广州住过的人都知道广州的食品种类繁多,不管是摊头的小吃,或是茶馆里的点心、鱼生粥、及第粥、餐厅里的菜肴等等,无不齐备,美味可口。但是笔者故鄕南通的飮食,虽然在种类方不及广州之杂,可是也有它的特色,若与广州的食品相比,毫不逊色。谨就菜蔬、点心、茶食、水菓等一一介绍:鲥鱼 鱼 河豚 海鲜南通占地利之便,东临黄海,南接长江,县境又有运河贯通,因此在水产方集江、河、海三方之大成。其中尤以鲥鱼、鱼、水虾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