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沙会战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沙会战碑与冷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古貴訓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长沙会战碑 抗战文献 传统文化 冷圃

    年前,台北巿泉州街某艺品收藏家公开展示长沙会战碑榻本,古直撰文,侯过篆额,黄枯桐书丹,均为中山大学敎授,梅县名士。旁坿襄成者,或为邑中时流,或为海外侨贤。藏家附言:「碑毁于湘桂战役,此为海外仅存眞蹟」。吾尝以始末求敎于鄕先达曾擧直先生,承示碑建于民国三十一年春间,矗立岳麓山巓若擎天一柱,至今存毁与否则不得而详。碑纪会战经过颇见详赡,为八年抗战重要文献。三十五年前因便得见于私人往来书牍中,岁月漫漫,不复记忆,近从友人处传钞,始获重覩斯文,不免人世沧桑之感

  • 文章长沙会战三次大捷之主因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謝又生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薛岳 大捷主因 胜利意义 长沙会战

    创造长沙会战三次大捷,迭挫敌军气燄,阻滞敌军侵华的六年时间,使长沙成为抗战堡垒,西则拱衞陪都,南则屛障粤桂,振奋全国军民及盟国的勇气,影响及于我国参加开罗会议,使我国跻身于国际四强地位,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是知一城一地之得失,其关系国运世局,至重且大也。四、中央日报社印行之 蒋总统秘录第十二册卅三页「第一次长沙大捷」一节,载明「日军伤亡超过四万人,第一次长沙会战乃在中国军大获全胜的情况下结束。这个捷报,为这一年(廿八年)的双十节带来了光辉」。委员长 蒋公

  • 文章楊宏光將軍傳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5期  作者:楊儒經  出版时间:2005-12-25
    关键字: 杨宏光 传略 抗日战争 长沙会战 军旅生涯

    三次长沙会战。在奉新、高安、九江、西山、万寿宫一带指挥作战,累建战功,受到上峰的多次嘉奖,晋升新三军军长。「第一次长沙会战大捷消息传遍遐迩,受到国内外舆论界的赞扬。我国著名军事家陈孝威将军在香港《珠江评论》发表《会战胜利来由》,赞扬这次大捷,与台儿庄、随枣战役胜利,可以鼎足而三,先后辉映;其指挥艺术,也可与世界某些著名战例媲美。他并且把第一集团军将领孙渡、杨宏光、鲁道源的指挥有方,英名赫赫,同白崇禧、陈诚、薛岳诸将领齐名,昭吿于世」。(摘自《昆明

  • 文章隨方先覺將軍參加長沙第三次會戰記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5期  作者:郭述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爱国将领 战事回忆 长沙会战

    前言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余任職于湖南長沙縣警察局,是時該縣縣長爲本縣鄕長李公達先生。在會戰前我統帥部早已獲悉日軍有南侵長沙之企圖,藉以打通粤漢綫,以便與其南侵太平洋之部隊相呼應。我政府洞悉其陰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公於是年十月二十日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曾訓示各將領:「如作戰方略,爭取時間持久戰鬥,頓挫敵人攻勢,乘機殲滅敵人。如工事構築要則,用適當兵力作適當的工事,由內及外。由小而大,先固核心,再及其他。如兵力佈署,應先鞏固戰略基地,切忌陸續使用與逐漸推進...

  • 文章長沙三次會戰實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宋奎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 战争实录 历史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国人奋起对日抗战,自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到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止,八年的艰辛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计有二百七十五次,其他小规模战斗,则不胜枚举。据有关资料指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伤亡约七十万人,我军伤亡约一百万人。这些数字是否正确?我们只能从书本上看到。可是,我们同胞死于日军炮火及被其疯狂杀戮者,其数之多,则无从统计,仅南京一地,即有三十万之众。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三日开始,一直战到同年十月十四日,共计三十二天。当时我军

  • 文章第二次长沙会战纪实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第二次长沙会战 战争史料 抗日战争 学术研究

    步枪,对敌机还击。敌机受些轻伤,当然不影响其继续作战,却为我当场击落三架。总之,本会战,敌人得有生还者,可以说是全凭其空军掩护之功呢。附表第一第二次长沙会战敌军指挥系统表附表第二第二次长沙会战我军指挥系统表[1] 见日军在中国方面之作战记录第一卷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武汉会战后迄太平洋战争爆发中武汉政略后之作战指导款。[2] 参照国防硏究院编印之「抗日战史」插图第廿七,第二次长沙会战作战经过要图。[3] 见包沧澜日本近百年史下卷第三四八页第四篇旧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