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钱票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宿遷會文齋及其印刷經營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6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会文斋 印刷业 石印术 钱票 报纸

    一直缺乏。因此宿迁县城及四鄕鎭市之商号,竞印钱票,作为流通,票面分壹千文及伍佰文两种◦当时最为著名之钱票,有元余、同庆、富康……等数十家,流通市面,信用卓著。会文斋为应社会需要,大展鸿图,广吿四鄕,应备有五彩套版机器,精印钱票,以广流传。实则钱票原件,一律购自沪上,彩色图案,数十种倶备,如遇顾客,仅出示样张供其选择,一经订货,仅加印其字号及地址而已,因之交货迅速,信誉日隆,利市百倍。民国七年至十七年间,此项钱票,一直在县境流通,人民视为辅币,北伐统一后,方

  • 文章(乡土掌故)绥远平市官钱局简介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方振倫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绥远平市官钱局 大清银行 伊克昭盟 平市官钱票

    业银行发行的纸币——银元兑换券,有的大商号也印发代币券。平市官钱局初成立时,为了解决市面铜币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始只发行铜元券。直到西北军驻绥后才增添发行少量的银元兑换券,同时下令各商号停止发行并兑回他们已发行的代币券。从此以后,由于平市官钱局不断扩大发行量,在市面上同银元一起流通的纸币就逐步以平市官钱票和丰业票为主了。据平市官钱局民国二十四年贷借对照表所列,到这年年末,该局累计发行的兑换券已达到四百三十七万二千多元,是实收资本总额三十万元的十三倍多。虽然在民国

  • 文章往事點滴 五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張仲五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海州戏 八五钱票制度 第八工厂 风土习俗

    之声,以后东北传为山西梆子,直隶(河北)梆子,又以南皮梆子为著,东南传则为河南梆子,复又折东为曹州梆子及莱芜梆子,统称为山东梆子,由鲁而南为淮北梆子或称淮北调」。淸乾隆时李调元雨村剧话云:秦腔始于秦州,盛于长安,流入晋、冀、鲁、豫,至淮水而止」。近代国剧大师齐如山国剧漫谈亦论及之。依据以上三种考证,及参照地理位置,幷回忆海州小戏腔口、音调、板眼等项,作整体判断,海州戏应纳入于淮北梆子或淮北调范围,属西北秦腔支脉,似无疑义。二、海州八五钱票淸咸丰间,内忧外患日

  • 文章簡·介·湖·南·官·錢·局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俊亨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地方钱庄业 湖南 官钱局 钱票发行 管钱纸币

    缺乏,市面周转不灵,商民交困,业经本局详请抚部院奏明,于长沙省城,设立官钱局,以期整顿圜法,维持市政,已奉批准在案。査湖南制钱之少,通省皆然,而行用毛钱,省城尤甚,商钱舖所出钱票,动辄倒闭,贻害商民,且票钱并非制钱,不能完纳丁厘税,行用殊多不便。现由官钱局在日本订印制钱、票钱、银元等票三种,其制钱票即为典钱,准其完纳本省丁,盐课、厘税,其票钱即市面常用之行钱,祇准以票易票,或自愿折兑典钱,亦可照市兑给,其洋银票即为洋元。拨票兑现,完交课税,均可与市扣兑,惟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