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金门古迹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门历史人文简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39期  作者:溫仕忠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郑成功 朱熹 历史沿革 金门古迹 地方教育

    编者按:金门为台澎屏障,历经古宁头之役,九三、八二三两度炮战,渡过廿余年烽火岁月,而今人文荟萃,成为海上公园,温仕忠乡亲久处金门,特将其〈金门历史人文简介〉分期刊出,增加对金门了解。一、金门地理形势金门海疆僻壤,雄峙中流,昔年隶属同安,与厦门一水之隔,不过二十余里,地扼闽海港口,所辖有大嶝、小嶝、烈屿、虎屿、草屿、大胆、二胆诸岛屿,纵横错列,地位相当重要。金门旧称浯洲,又名仙洲,复有浯江、浯岛、浯海、沧浯诸名,及至明洪武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七年),置守御

  • 文章金门三日游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孟津王漢文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金门游记 金门景点 古迹

    金门,在国人印象中,早期是烽火蔓延的战地,后来虽不再受战火肆虐,但仍有遥不可及的神秘感:直到民国八十二年,金门开放观光以来,神秘面纱才逐渐揭露在国人面前。从近代历史谈起,民国四年金门脱离同安县独立为县,民国廿六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十月大小金门沦入日军魔掌,然仍有不少居民从事抗日活动。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金门光复,与台湾同时回归祖国怀抱。民国三十八年,政府播迁来台,国军转驻台、澎、金、马,金门由于地处闽海,形势重要,遂成为台澎屏障。陆续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

  • 文章金门颂诗九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丕儒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金门 诗文 名胜古迹

    武卜人迷;福禄寿运只一问,灵验与否心内知。7、呉公亭吴稚老水葬处水头堤岸吴公亭,松柏鹤立果不同;海葬水葬具一样,万古留名风骨淸。8、太湖山外有太湖、有榕园、有新巿、有侨声及交谊厅二电影院。山外太湖又榕园,海上公园水连天;新巿街道整又齐,侨声交谊二影院。9、摹古诗一首壬子秋于金门珠园(法院宿舍)楼上加楼九重天,北投歌舞几时散暖风吹得游人酵,毋把圆山作紫山

  • 文章金门县旅游导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王眞一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金门游记 传说故事 名胜古迹 景点介绍 特产

    金门」众所熟知的地方,历经多次辉煌的战役及香醇的高梁美酒而闻名中外。金门古称浯洲、雄峙大海,明洪武二十年(一九八七)设置守御千户(兵力一千五百余人)及五个巡检司以御倭冠及海盗。江夏候周德兴奉命来此筑城布防、内捍漳州、厦门、外制台湾、澎湖,具「金汤永固、雄鎭海门」之势,故命名「金门」。属福建省同安县管辖,及至民国四年(一九一六)始获准设金门县,土地面积虽仅一百七十九平方公里,然地处险要,具战略地位,为兵家必争之地。金门县志记载:金门原为荒墟,晋元帝建武

  • 文章金门萍踪(上)

    来源期刊:《同安》 第20期  作者:童祖文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福建省旅台同乡会金门访问团 金门名胜 游览经历 古迹楹联

    福建省政府吴主席金赞莅任以还,励精图治,革新省政,为使福建省旅台各县市同鄕会负责人,了解金门、马祖前线防务坚强,建设进步,以及军民团结合作无间,**士气高昂实况,以坚定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信念,特发动组织福建省旅台同鄕会金马访问团,立即获得各县市同鄕会热烈响应,参加登记至形踊跃,乃分为二梯次前往金门。第一梯次为北部地区,包括台北、基隆、宜兰、桃园、新竹等地,第二梯次涵盖中南部曁东部地区。元月六日(星期二),福建省旅台同鄕会金门访问团第一梯次团员,由吴主席金

  • 文章金门「国家公园」三日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金门县 国家公园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景点介绍

    一、引言:金门近年已列为国内六座「国家公园」之一;前五座均在台湾本岛,即垦丁、玉山、阳明山、太鲁阁、雪霸等。我板桥巿仁爱里与仁爱新城联合举办金门国家公园三日旅游,于85年一月⒍⒎⒏日,参与男女居民四十余人,由旅行社包办,顺利安全愉快畅游。二、金门历史:金门原名「浯洲」,直到明太祖洪武20年(一三七八年)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御倭寇侵扰,在岛上构筑城池,因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鎭海门」,取名为「金门城」。但金门岛上有人烟,还要追溯到晋朝,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百姓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