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金石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溫謝磊明珍藏秘籍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2期  作者:吳景文 出版时间:2003-12-10
    关键字: 西泠印社 谢磊明 珍藏 篆刻 金石

    一、春草池馆 杨柳楼台谢公磊明世丈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金石篆刻书法鉴赏名家(一八八四~一九六三)。予少日与公之三子学文兄同学,情谊颇笃,至今已届六十七年之久,虽分居温沪,仍有音讯通候。回忆公之春草庐,位于温州市东北杨柳巷,为公自建之七间楼房,高敞清朗,占地二亩。外道坦(即天井)凿辟大池塘,旁栽花竹,中养游鱼,石笋罗列。内道坦筑有花墙,玲珑透巧,玉兰花发,香溢庭院。东南楼房,为公藏书写字刻印之大室,四壁均置自造高阔书厨拾多大只。珍藏印谱

  • 文章西冷印社與西冷八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1期  作者:少翁 出版时间:1975-11-30
    关键字: 西冷印社 金石学 历史沿革 金石治印艺术

    近代治金石学艺术的学人,认为有淸一代,对于金石之学的发达,呈现蓬勃之气,名家辈出;这项金石学史上的事实,是近代史上的奇葩,有资料可供硏究的。淸代中叶,浙、皖等诸金石学派,使金石之学大盛!近人李渔叔先生治学旁及学术艺事,著有「鱼千里斋随笔」遗世,阅者认为实杂史之流;他有谈「述印」一章云:『秦汉制印,皆以金玉为之,极尽精工。然金玉之质至坚,刻镂之际,非寻常锋锷所能奏,故并世良工,但求利刄。载籍所纪,远自春秋战国,一剑之値,或累千金;靑霜紫电之奇,巨阙吴钩之利

  • 文章潘金泉先生金石创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9期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潘金泉 金石创作

  • 文章西安碑林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西安碑林 金石學 名家翰墨

    西安碑林,名震中外,可以说是我国金石学的一座寳库,历代名家翰墨,尽萃于此。地址在文庙西边府学巷内。系隋唐国子监旧址,大门横额大书碑林二字。碑林创于宋朝,初称碑洞,最先仅集唐开城石经和颜直卿石碑等。到元朝逐加增修扩建,逮清代络续将圣敎序及淳化阁帖移入,内容更加充实,共计有石碑一千余方。民国二十六年间,重行加以整建,并增辟专室多处,如于右老收藏石碑专室,(多为小型石刻)。至此整个碑林计分七室六廊,游览参观,井然有序,考全部碑石中,以开成石径、孝径台和大秦景敎

  • 文章甲骨金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8期  作者:侯吉諒 出版时间:1987-08-30
    关键字: 甲骨金石 诗歌 情感抒发

    聚精會神,深呼吸一口吐氣三分,剩下七分緩緩從丹田經腹過胸沿手臂傳到指掌凝於刀尖。一刀畫出去石破的印面赫然崩裂出遠古先民占卜時燃燒骨頭曝烈的痕跡那是那一年的那一場天災或戰爭鉅鹿之戰,大禹的洪水還是秦呑六國一天下?第二刀,側鋒却見造字的倉頡猶在黃河岸邊磨刀時而仰望天空苦苦思索日月星辰的四季變化與乎山川大地的象形紀錄忽然他發聲長笑,出刀如風鋒刄上的氣流大河洶湧呼嘯鑿向兩岸堅硬的岩石刀至,石破石破,天驚炙熱的烈陽驟然暗了下來其色似血如歷史的初夜石屑紛飛的驚濤駭浪...

  • 文章輓拜石兄

    来源期刊:《闽聲》 第33期  作者:王孟瀟 出版时间:1969-06-15
    关键字: 高拜石 山川 金石 春风

    澹荡淸华君子德,皎然映作山川色。一宵风雨自天来,万树千花皆叹息。沉沉云影过蓬山,浩浩江流去不还。云影江流归莾渺,尙留余念在人间。人间旷代事纷纭,靑史何人补阙文。文昌杂录成新帙,再世庞公或是君。健华长垂典长名,古懽温厚见平生。挥毫别制商周体,叩字如闻金石声。昔年展墨记淸缘,拜读抒怀集龚联。百卷书成南渡岁,一灯红接混茫前(定庵句)。今朝谈艺人长往,无复兰言共幽赏。春风犹是护书楼,惆怅广陵成绝响。

  • 文章琴瑟和鳴其業榮榮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車潤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琴瑟和鸣 李清照 居礼夫妇 发现“镭” 金石录》

    的丈夫赵明诚,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二十岁结婚的,赵明诚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李清照替这部书写了一篇后记,叙述编之经过情形,间接亦叙述他们夫妇的生活,在学术硏究中,有时还作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对,便是胜利者,说的不对,便是失败者,罚煮茶献奉。这种比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更衣。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闰中情趣的流露,后期作品乃是血泪之作。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相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文章憶千唐誌齋的始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王契剛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吴佩孚 金石学 千唐志斋 张伯英

    新安铁门镇的千唐志斋,现已成为河南观光重点之一。谨就个人所记忆的筹建经过,加以绎述,以免真象湮灭,而能提供给对金石史有兴趣者的参考。民国七(1918)年于公右任返陕总领陕西靖国军,伯英先生任副总司令,约先叔宏先公广庆参与戎幕,公余时对金石研究非常着力,搜购不少有关资料,如金石索、金石萃编等,经常放在手边,终于成为这方面的专家[1]。民国九年靖国军解体,于公走上海,张公也返回河南原籍,先叔即离陕到洛阳,认识一向做骨董仲介的洛阳人郭玉堂君,承告北邙山麓农民

  • 文章盛宣懷·董康·陶湘——近代江蘇武進藏書刻書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4期  作者:蘇精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盛宣怀 松滨金石图书院 藏书 刻书

    宣怀对于图书倒颇看得开,光緖三十二年尝与两江总督端方相约,各出所藏在上海合建「松滨金石图书院」,公诸天下后世,宣怀还先刻就「贻之子孙不如公诸同好」印章。以后端方或因有所不舍,因此对于宣怀数度催促践约俱无下文,宣怀无奈,只好自行其志,在东游日本行程中,包括考察规模最大之帝国图书馆、经营方式最新之私立大桥图书馆等,准备借镜。囘国之后,便在上海寓所旁拨地十余亩构建「愚斋图书馆」,宣怀亲营规划、布置庭园,宣统二年九月落成,获皇帝颁赐「惠周多士」匾额,又延请缪荃荪

  • 文章伯英先生保存歷史文物創設千唐誌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文物收藏 金石书画 千唐志斋

    伯英先生酷爱金石书画,民国七年在原藉河南新安县铁门鎭新建花园时,先后派人到河南、湖北、安徽、陜西、江苏、山东等地搜集出土墓志石刻、名人碑帖书画多件,专设窟洞,镶嵌储藏,籍便观赏,除早期搜集业经镶嵌者外,后又陆续购求,为数颇众,惟均系散置,未及施工,迭经变乱,今已荡然无存,殊为可惜。大陆撤守,中共对这些珍贵石刻,曾经加以修缮,并派专人整理保护,列为河南省重要文物之一。沿陇海路西行,过了号称「九朝古都」的洛阳,进入新安县属的铁门鎭之后,可以在「百二关山巖凤阙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