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金石学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簠齋先生與毛公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劉階平  出版时间:1978-12-20
    关键字: 陳簠齋 毛公鼎 金石學

    吾魯濰縣陳簠齋先生,爲有淸一代金石藏鑑名家。稀世之珍一代重器毛公鼎,當時出土卽歸其珍藏,首考釋銘文,椎榻銘文,世始知有稀世重器毛公鼎也。余曾於民國六十二年爲文記之,原文在「書目季刋」七卷三期發表。茲重爲補益,謹就正博雅。

  • 文章西安碑林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西安碑林 金石學 名家翰墨

    西安碑林,名震中外,可以说是我国金石学的一座寳库,历代名家翰墨,尽萃于此。地址在文庙西边府学巷内。系隋唐国子监旧址,大门横额大书碑林二字。碑林创于宋朝,初称碑洞,最先仅集唐开城石经和颜直卿石碑等。到元朝逐加增修扩建,逮清代络续将圣敎序及淳化阁帖移入,内容更加充实,共计有石碑一千余方。民国二十六年间,重行加以整建,并增辟专室多处,如于右老收藏石碑专室,(多为小型石刻)。至此整个碑林计分七室六廊,游览参观,井然有序,考全部碑石中,以开成石径、孝径台和大秦景敎

  • 文章憶千唐誌齋的始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王契剛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吴佩孚 金石学 千唐志斋 张伯英

    更无异议。迨先叔回京,即乘间请章先生挥毫,先生和先叔有师生之谊,先叔常去请益,时先生尚住沪上,二十一年上海一二八之役发生,方移住苏州,此一篆额,即现在嵌在千唐志斋入口上方的横额。来台后,偶问起先叔在洛阳磺局时事,先叔顺便将千唐志斋筹建经过一一示知,后面伯英先生和吴佩孚的一段掌故,也是同时提到,但时间相隔太久,且手边资料缺乏,仅凭记忆加以绎述,难免有舛误之处,很希望先进、高明有所匡正,以免史实失真。[2]吴佩孚驻洛阳时,伯英先生先遭封翁子温清和先生去世之忧,又

  • 文章西冷印社與西冷八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1期  作者:少翁 出版时间:1975-11-30
    关键字: 西冷印社 金石学 历史沿革 金石治印艺术

    近代治金石学艺术的学人,认为有淸一代,对于金石之学的发达,呈现蓬勃之气,名家辈出;这项金石学史上的事实,是近代史上的奇葩,有资料可供硏究的。淸代中叶,浙、皖等诸金石学派,使金石之学大盛!近人李渔叔先生治学旁及学术艺事,著有「鱼千里斋随笔」遗世,阅者认为实杂史之流;他有谈「述印」一章云:『秦汉制印,皆以金玉为之,极尽精工。然金玉之质至坚,刻镂之际,非寻常锋锷所能奏,故并世良工,但求利刄。载籍所纪,远自春秋战国,一剑之値,或累千金;靑霜紫电之奇,巨阙吴钩之利

  • 文章台湾金石学导师——吕世宜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莊伯和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人物传记 吕世宜 金石学 书法艺术

    懷抱著「尋根」的心情,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去年十二月間擧辦了一項「明淸時代台灣書畫展」,實對臺灣文化史上寫上新的一頁,從中可看到臺灣三百多年來傳統書畫藝術發展的全貌,更是臺灣與中原文化血緣關係上有力見證。同時從作者來看,由鄭成功、寧靖王開始的一系列歷史人物,可以看到歷史的蹤跡。其間有閩人呂世宜、陳邦選、陳寶琛、王仁堪、吳魯等作品,俱極名貴。由於此次大展,足以顯示臺灣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血緣之有深切關係。據文建會主任委員陳奇祿說,這次明淸時代臺灣書畫展提供大衆...

  • 文章化石似地記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柳樹集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汉画像石 研究历史 金石学研究 考古学研究

    十三、十七、十八卷中酌录摹刻了部分带有文字的画像石,惜今本《隶续》第十三、八、十七、十八卷中的画像已付阙如。宋代金石学家对山东汉画像石的着录与考证尽管不乏灼见,但由于多据拓工的拓本而乏实地调查,其失误亦不少[2]。北宋以降,有关山东汉画像石的金石学硏究陷入沉寂,长达六个多世纪。至淸代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随着武氏祠的重见天日,山东汉画像石的着录与硏究一时蔚为壮观。许多名流宿学纷纷就山东武氏祠等画像石著书立说,举诸黄易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翁方纲著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