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释疑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與父母話“小兒發燒”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戴元良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儿童 发烧 释疑

    本文作者爲戴咸生鄕長之哲嗣,在臺灣復興基地成長的第二代湘鄕靑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曾服務於榮總、三總醫院,現任臺北中心診所新生兒、小兒科主任級醫師,對兒童疾病方面,頗有硏究。特以深入淺出文字,談小兒發燒問題,醫學常識,値得所有已做或將要做父母的人注意。 ——編者

  • 文章大足石刻槪論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2期  作者:陳習删 出版时间:1967-10-01
    关键字: 大足石刻 年代释疑 阙误考证 成因 分布

    十丈,高约二丈,共有造像七龛,曰地藏龛,曰毗卢龛,曰文殊普贤龛,曰文宣王龛,曰鲁班龛,曰圣母龛。总计一千余尊。而文宣王像歛蹠向前,存汉礼殿之遗制,此其特异也。碑图有重修佛会禅院碑一通,无题识。六、妙高山:在县西六十里,石刻所在,名佛洞,共有洞四,像皆毁。洞外有接引佛一尊,高约丈余,下截剥蚀。碑图有忠诚堂诗碑,罗汉颂,重建玉皇阁记,共三通。题识有李审持及胜子仁等二则。二、石刻年代及释疑北山造像,起自晚唐,迄于明末,除少数龛窟外,大都有造像记。有唐干寗三年,四年

  • 文章蔡琰悲愤诗释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李鍌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蔡琰 悲愤诗 史料考证 释疑 学术研究

    蔡琰悲愤诗二首,自苏东坡谓其非眞[1]迄至近今,疑之尤伙,其五言一首,近代文学史家,多以首段为由,或谓琰父邕原在董卓门下,终以党卓株连,琰为父故,似未便如此痛斥董卓[2];或谓诗中敍述胡骑虏掠之惨状,绝类韦庄之秦妇吟[3];或谓琰之归汉,离董卓年代极近,其时汉尙未亡,未必敢如此大胆褒贬[4]。凡此数说,除苏氏之疑,已经宋蔡宽夫[5],淸沈钦韩[6],何义门[7]诸氏予以辨正外,近人戴静山先生考之尤详[8],其他则李曰刚[9],叶庆炳[10]二先生,亦多有

  • 文章大云寺释疑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2期  作者:吳明仙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大云寺 释疑 书院 唐文化 武则天

    大雲寺:唐朝因皇室姓李,自認爲是道教源祖老子李耳的後裔,所以從高祖建國以來,即尊崇道教,當時佛教、道教同爲宗教思想界主流,太宗更宣佈道教在佛教之上,高宗也追尊老子號爲太上玄元皇帝。武則天則不然,她出自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她本人自幼即受到佛教思想的薰染,因而到她掌握實際政權時,便重興佛法,積極提倡,致使儒尼的聲勢,炫耀一時。她在正式即皇帝位前,曾經利用佛教經典作爲她稱帝的理論根據,天授元(六九〇)年七月,東魏國寺僧法明等撰(現代學者考證應是僞撰)「大雲經」...

  • 文章李九靑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山东省干校校歌 歌词释疑 读者来信

    關山東省幹校校歌,憶爲泰山蒼蒼,江水泱泱。……。央央大國,山高水長,蓋幹校學生雖爲省所訓練,而其責任乃爲抗戰建國,故以江水、泰山爲語調,否則無山高水長一語,則無可托出吾國山河壯麗矣!主編大鑒甲子春節後五日鄕末李久靑拜啓本人係幹校三期後派任高密縣黨務工作

  • 文章龍風誌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陳平山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疾风猛雨 村民无恙 苍龙抢珠 有待释疑

    臨海縣章安鎭,隋唐之際,稱章安郡,爲府治所在地,但以地瀕海濱,屢遭倭冠侵擾,燒燬民舍衙署,後遷治於上流赤城鎭,距原址約八十公里之遙,卽今之臨海縣城。章安鎭西首,有珠嶼小山,巋然獨立,圓若球狀,形如饅首,古老相傳,爲蒼龍之珠,常於黑夜透起毫光,土民疑其下有寳藏,經數度挖掘,毫無所獲,貪念乃息。離珠嶼迤西二十餘里,地名范嶴,崇山峻嶺,境域幽邃,其山有龍穴一所,洞口光滑,終年滴水不絕,遠近鄕鎭,若遇天旱,均到此求雨,儘有靈驗。民國十七年七月,颶風季節,某夜風雨...

  • 文章釋「西湖十景之疑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2期  作者:皮大慧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诗 释疑 史料考证

    拜讀本刊第五卷第七期,阮煥章先生之大作:「西湖十景之疑點」一文後,迄尙未見鄕長們爲文解析,筆者不揣譾陋,用敢撰文闡釋,以就敎於高明。西測名勝,遐邇聞名,其風景佳美者,豈僅十處。只是好事者,爲之命名、傳播,使未履其地者,爲之神往而已!誤認此十處風景,爲西湖精華所在。實則,大謬不然。在十景中之柳浪聞鶯,在杭城淸波門外,地濱湖畔,其地寸草不生,雨天泥濘不堪。僅疎柳數株,殘碑一方而已。其荒凉景象,使遊人到此,爲之黯然!(此爲抗戰前之情形)但古人之品題、命意,又豈...

  • 文章文風與國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5期  作者:張植珊 出版时间:1988-04-01
    关键字: 文风的释疑 文风与风格 文风的现代意义 文化建设 国运

    一 文風的釋義就一個作家而言,文風是他的思想與感情的融鑄,器識與意志的結晶,表現於其作品中,形成風格的基礎,激動人們心弦而產生共鳴,展現出作者與讀者間共有的一種契合心理。若從社會而言,它是衆多作家作品累積的總合,所呈現出的風氣與風尙,代表著當時社會狀況的寫照,與一地習俗民情的反映。文風之所以關乎國運,就是社會與文風的相互爲用,所造成整體社會的風氣,其振靡興衰就是當時社會隆替的表徵。先總統 蔣公嘗謂:「漢魏之間輕篤行重辭藻,士風從此澆薄,唐宋之初,文體歸於質...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