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邯郸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细说古赵国都城——邯郸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邯郸 “邯郸学步” 蔺相如回车巷 邯郸故城

    河北,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省分。早在二千二百年以前(战国时代),燕国定都北平,赵国定都邯郸,河北就已进入中原文化的舞台。而后辽、金、元、明、清、民初,北平一直是中国建都的所在地。从前定都河北,主要防止北方民族入侵,并作成边设防的最好调配。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临太行山,岗陵起伏,已近黄土高原;东濒滏阳河,南有漳河流过,地势低平,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市区面积约四五六平方公里,人口八十四万,现已发展为冀南重要的工业城市。邯郸建城迄今已有二五〇〇多年的历史

  • 文章邯郸县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王秉鈞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邯郸县 历史 滏阳河 水利

    余属河北省邯郸县人,县城东五里许苏曹鎭,有滏阳河经过,每遇旱年,冬季分段上闸蓄水,灌漑田地,沿河农田,可保当年收成,人民获益匪浅。滏阳河发源于河北省磁县西北滏山,历经邯郸,邢台,赵、冀、深、献各县,循滹沱河旧道南行,上合南北两泊所受诸水,至献县与滹沱河相合,为子牙河,东北流至天津,会南北二运河及大清河,归入渤海。将来硏讲全省水利,疏濬此河,则此河两岸,其利溥哉!

  • 文章邯郸古蹟观赏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趙竹亭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邯郸古迹 武灵丛台 历史典故 七律石碑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三二五—二九九年)距今已二三〇〇多年,因楼台众多,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南门前,有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立的碑,有赵武灵王丛台遗址:「楷书大字」,古人曾用:『传说宫苑似蓬莱,丛台高耸云宵外,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这首诗来赞美丛台的壮观,在漫长的岁月裏,武灵丛台历经兴衰枯荣,历代维修重建,已非原貌,仍不失为名胜景观,现在的武灵丛台占地三五〇〇平方米,高二十七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

  • 文章成语之鄕——河北邯郸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鳳臣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邯郸 悠久历史 成语解说 成语故事 成语之都

    沿着邯郸历史的长廊,展开邯郸春秋的画卷,文明的记忆,留下了它历代兴衰变迁的蛛丝马迹。古往今来,邯郸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古老的冀南大地,镶嵌在沁河与渚河之间。据文献记载,邯郸在三千多年以前,曾为商代的离宫别馆。战国时,作为赵都,历经八代君主,一五八个春秋。秦统一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其中邯郸是一郡。汉朝时期,邯郸的经济昌盛发达,它与西安、洛阳、淄博、成都等,共享「五大都城」的盛名。悠久的历史,给邯郸留下了:武灵丛台、南北响堂石窟、学步桥、黄粱吕仙寺、娲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