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品行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推展精神文明聲中 深懷李德生居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傅春江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李德生 佛学研究 道德品行 追思悼念

    李德生居士(一九一〇—一九八五年),溫州人。法號佛德,字剛鋒,其母篤信佛法。他在青年時代自由戀愛與一位品貌出眾的羅女士結婚,伉儷情篤。不幸一年後病逝,這對他打擊很大,深感人生無常,遂發心研究佛學,後拜禪門大德虛雲上人為師。他早歲頗喜研究百家學說,轉而精研竺典。一九三三年,他與溫州眾居士創設溫州菩提學會,刊登緣起,廣結法緣。他青年時期,家境清寒,父母俱業紡織,後考入浙江省自治學校,畢業後在永嘉、平陽等地從事民政工作,後調任溫州建華中學語文教師。新中國建立後...

  • 文章憶巽園主人冥誕一一五周年,緬懷祖父楊雨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杨雨农 冥诞 道德品行 公益慈善 人物回忆

    河塘花柳已無存,自種新梅發古根,樓外風光君不料,亭林今日接公園。這首詩是一九三五(乙亥)年間,溫籍著名詩人劉景晨(字貞晦)先生贈我祖父楊雨農(以字行,名振炘〔一八八〇—一九五一年〕),先生五首餘綺樓題壁詩之一,餘綺樓是我祖父在花柳塘老宅東首精心營造的『巽園』中的西式樓房,樓名係迂園老人呂文起先生所擬。花柳塘位於市區大南門外,南面是花柳塘河,北面與東城下(現人民東路)隔護城河,靠近中山公園積谷山飛霞洞,故劉先生在餘綺樓題壁詩中有『樓居咫尺況名山』及『亭林今...

  • 文章禮失求諸野 泰順山村的農民一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翁少平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泰顺 吴明石 毛玉珠 道德品行 人物事迹

    这是一家极其普通的农民,在浙江最南边的泰顺与福建省寿宁和福安相邻的洲岭乡周湾村,男主人吴明石,年正花甲,没读过书,女主人毛玉珠,也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左村右寨,一提起这一家人,无不称赞,无不佩服。在他们身上无处不闪烁著高尙道德的光焰。虽悲亲儿死·更幸他人生一九九六年春节那一天,吴明石二十四岁的儿子吴用图为救落水的女学生吴晓伦英勇献身。顿失亲生骨肉,明石夫妇心如刀绞。但是,他们毫无怨尤,强忍悲伤的眼泪,简单地料理了后事,用一束洁白的花环陪伴儿子长眠于清溪之

  • 文章詩鐸爲現代青年樹立新型範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5期  作者:廖從雲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文化教育 道德规范 品行操守

    一、先孝悌裕後蕃滋元物性,光前報德適人天。敷榮連氣同根發,繼往開來一脈傳。幾見虎狼甘自食,何堪其豆苦相煎。中華道統弘仁愛,挈矩宜從孝悌先。二、尚立志鐵杵成針志意堅,微言早悟李靑蓮。心精旣沛宜涵養,力果方盈莫棄捐。天地中和歸至德,聖賢學術在陳編。民胞物與元同命,好啓昇平億萬年。士當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爲一生志業,詩旨本此。心精、力果皆言志氣。三、主内省二三其過執能賢,頽惰自甘猶倒懸。不信藐躬何以立,無謀冥索亦堪憐。欲袪...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