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仁义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宋初如皋大教育家胡安定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張正藩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教育家 胡安定 明体达用 道德仁义 教之本

    毅率众,一方以至诚感人,而诸生也被他的人格感化了。于是受敎的学生,都养成一种特别风度,所以当学生外行走时,社会上的人勿论识与不识,莫不知其为胡门弟子。先生是一位敎育实行家,不尙空谈,所以关于敎育理论方面发表很少。不过就他平日的言行,可槪括为以下几点:一、主张以道德仁义为敎之本先生从泰山栖眞观学成归来,即以经术敎授吴中,后来神宗问及他的学生刘彝,刘氏是湖州时代的高第弟子,对神宗说:「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敎东南诸生。」(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二、明体达用刘彝对

  • 文章文藝與文化復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道德仁义 民生保障 文明与文化 文字古书 铭记历史 文艺工作者之责

    谬说,而认为物质是应该受人支配的。他又将人类与物种的进化原则之不同点指示出来,使人类有了异于禽兽的自尊心。他说:「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则昌,不顺此则亡」。这是说明了道德仁义是民生的保障,掌握了人类存亡之锁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为了现代靑年容易了解起见,为道、德、仁、义四字下了如下之定义:「道」是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之原理;「德」是此一原理之见诸实行。「仁」为德之基,是人类互爱

  • 文章做人应有道义心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山房 出版时间:1994-08-20
    关键字: 仁义道德 善道 人生处世

    。秦氏大悦,汉家四百年的基本,实肇于此。到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至扶风,壮士颇怀去志,流言迭起,明皇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未能向父老妻子言别,朕甚愧之,今听自返家,朕与子弟入蜀,今与卿等诀别,归见父老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将聆毕,不觉哭泣起来,众人皆曰:『死生皆从陛下』。从此流言寝息。总而言之,人类在社会上,接触人与人之间,应付任何种种问题,应为不应为,三思而后行之,是否背于仁义道德,庶几人生当世无傀之。

  • 文章新年新氣象 實踐新理想 創造新價值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1期  作者:吳紹起 出版时间:2014-01-10
    关键字: 新理想 新价值 实践德行 仁义道德 祥和

    生命的本质,是能在时间中成长,在历程中创新,在过程要日新又新,生命的价值也才能生生不已,中国人讲求修养品德,在实践人生的德行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人生价值自觉的肯定。实践德行就是力行仁义道德,提升人的品格与价值,「仁」是克己待人以礼,「仁」是人之德,「恕」是行「仁」之方,「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一颗「将心比心」相互体谅之心,推己及人,行仁恕之道,就是我们同乡会服务的准则,同乡会以无私无我之精神,以及诚恳求是之态度服务乡亲

  • 文章亞洲文化中心第二屆亞洲學者會議開幕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2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6-12-06
    关键字: 第二届亚洲学者会议 开幕词 亚洲文化中心 和平 仁义道德

    之始生,以至于成人,各种生物,渐渐滋生,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达尔文之理论)经几许优胜劣败,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人类初生之时,亦与禽兽无异,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称之谓第三时期。此期之进化原则,则与前期之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人类应本此一重人兼重德之原则,以宗敎及敎育之

  • 文章中道与仁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5卷 第11期  作者:蔣緯國 出版时间:1973-11-25
    关键字: 国际精神文化协进会 人居集体生活 仁义道德 哲学思想 日本

    就是这个「仁」。人之所以被认为「万物之灵」者在此。人与人之间能走得通的一条路也在此。人类文化之得以发展,而且能有异于禽兽物类文化者亦在此。「仁」所赖以使我们人类脱离兽性而趋向于天性,所以「仁」也就是连接成为「天人合一」之通路,是我们人类文化的最高理想。而我们做人所应追求的目标,集体中所以能维持秩序与幸福者,亦惟道德仁义耳。仁爱之所止,中庸之所显。国赖以治,天下赖以平。这便是我们眞正中国人所谓「中道」的传统思想。凡背此思想的,即非中道。我们中国人要认同的,要囘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