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逃难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由三北到上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作者:黃念祖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抗战 轮船 逃难

    怎么样?上海土谚:「小东门,十六舖,大英地界,大马路,」可以描写一些梗概。这是抗战以前的景象,廿六年「八一三」事变之后,甬沪航线不通,由沪逃难返鄕的人竟是由上海到杭川,再转萧山、绍兴、百官、观海衞而到三北,由东往西,再由西向东绕了个四十五度的弯儿,而且,返鄕的人也不如过去坐轮船返鄕似的衣锦荣归,甚至有些狼狈。过了一年之后,宁波亦沦陷了,算起来五六十里外的三北,却非沦陷区,而那条甬观公路也早已挖掉了。因此凡去上海的人有的乘大帆船去的,也有坐轮船去的。那时,我去

  • 文章哭弟並述吾祖來浙情形——示諸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11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82-11-06
    关键字: 吾祖来浙 哭念吾弟 江浙逃难 侄子

    系自己人也(陶胜利后任军官总队长,后率一部队员返鄕开垦,病逝于任。免遭共党淸算,实属幸运。)昔日跋涉山川,视为家常便饭,然而,今日已矣。此次安徽之行,原拟探望福堂,一觇根源;闻因洪扬之乱,我人丁单薄,祖父八岁曾祖母即托鄕亲带至江浙逃难,而自身则因拒交金挖耳为洪扬士兵所杀,此可诅咒之战争,今日军又复兴兵犯我矣。因余原籍系为歙之王村,据儿时原籍来人言,该地离屯溪约四十里,是时尙有见过的吴长春、方惠安两鄕前辈在,惟吴前辈则已瘫痪在床。惜以当时阮囊羞涩,而以为再来

  • 文章記抗戰初期家鄕淪陷時第一波漂泊生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10期  作者:陳爕堂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回忆往事 战争实况 逃难

    银元以上,其余已可槪见矣,大户因有钱有势,平时极尽享受,一旦得悉战祸将临,无不惊慌悚然。南浔河道甚多,四通八达,乃循水落,率先逃避;而一般民众,眼见人人慌乱,而败兵散卒,亦时有遇境,且传闻日军残暴情状,令人心悸胆怕,遂不得不背井离鄕,随着跟进。目睹兵慌马乱扶老携幼奔进之狼狈情形,眞不忍卒睹,而顾我自身,亦是难民之一,此时亦不得已于仓遑中来不及收拾行囊只身参与逃难民众,挤上南浔开往吴兴之班船,时在十一月十五日。沿途争相搭船者甚多,船之容载量,据船主答,仅能容纳

  • 文章顧行的一件軼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7期  作者:莊月江 出版时间:2003-07-10
    关键字: 顾行 编辑 军医 萧幼雄 逃难

    顾行。因此冒味来信,问顾行是不是他认识的顾行。顾行接到这封信,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他马上给萧幼雄老先生写回信,感谢老人对他的恩情。他还寄去了他与夫人成美(人民大学新闻系老师)以及三个孩子的「全家福」照片。顾行激动地告诉我,连他四十多年前逃难时留在萧幼雄先生家里的一只小箱子,老人至今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呢。那是一九四二年,顾行十四岁的时候,他全家客居山城永康。日军进攻永康这天(一九四二年五月廿一日),学校还在上课,街上已经乱得鸡飞狗跳。顾行从学校回家,家里人乘

  • 文章舟山方言尋蹤之十三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1期  作者:王德南  出版时间:2008-12-31
    关键字: 舟山 方言 寻踪 转背 逃难

    之短促。方言中如「一转背,他就出去了,也不关照一声。」古今同义,见于宋书蔡廓传:「(傅)亮已与(徐)羡之议害少帝,乃驰信止之,信至已不及,大怒曰:『与人共计议,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傅亮与徐羡之议论要谋害少帝,却派使者飞驰带信去制止,使者到达已来不及,大怒说,与别人高量事情,为何一转背就嫁恶于人?」「转背」喻其时间短促,今沿用。③逃难一九三九年六月日寇陷定海,舟山人都逃难。「逃难」一词见于!文选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

  • 文章宋高宗與舟山芋艿筵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64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1997-08-20
    关键字: 宋高宗 芋艿筵 逃难 汤十三 舟山

    侵,扬言要抓赵构。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十二月十九日,宋高宗赵构被迫到昌国(今舟山)紫皮岙(后称紫微山)避金兵。据说,宋高宗到紫微山时,向正在田里掏芋艿的农民问话。因为「芋艿」和「遇难」偕音,再说,舟山人把「掏芋艿」讲快了,容易听成「逃难」。宋高宗是逃难来的,对「遇难」和「逃难」之类的词特别忌讳,听了以后就在心里起了疙瘩。为了探个究竟,他就有气当没气,同农民交谈了起来。这农民见这个逃难来的人态度和蔼,也就有问必答。经过交谈,了解到「芋艿」和「掏芋艿」的本意

  • 文章寫些小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9期  作者:楊志俊 出版时间:1994-02-10
    关键字: 董永 逃难 卖身葬父 城隍庙 陈调元

    七、汉时董永随父逃难,由山东家鄕到了河南省,辗转又逃至湖北省的安陆县,父不幸病逝,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了当地人,后来安陆县改名孝感县㈠以纪快董永。㈡劝后世人要孝顺父母。注:电影七仙女就是取材董永的故事。八、我国各省县市鄕鎭都有城隍庙,按城隍爷主管阴间地方一切行政,庙内写的对联多为;敬不敬到时候不管你三敎九流都得报到,信不信,届限期无论他士农工商归我分发横,额写有;你来了么,也有今日,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九、淸朝宰相张玉书有一天接到其弟由家鄕来信诉说:「邻居

  • 文章從拾狗屎到錢業巨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10期  作者:高照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陈春澜 逃难 经商 创业 办学

    陈春澜(一八三七—一九一九年),字文江,又名渭,绰号狗屎阿渭,浙江省上虞市横山村人。他出身微寒,自幼以放牛、拾狗屎度日。十四岁始,即奔走于武汉、上海、杭州等地,做学徒,挑「货郎」,当「跑街」;三十八岁始,办货栈,开钱庄,终成钱业巨子;五十八岁返回家鄕上虞,着意农业开发,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办学,泽被桑梓。逃难与拾狗屎一八五〇年(清道光三十年)八月,浙东四明山暴雨成灾,山洪奔腾汇入于曹娥江上游;下游,时値杭州湾大潮汹涌倒灌,使之曹娥江水位不断抬高而导致大堤

  • 文章走過關鍵年代—戎馬倥傯到投身建設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2期  作者:董萍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逃难生活 抗战回忆

    —宁波。㈡我要乘此机会看看我国东南广阔的山河。心中只觉得兴奋、好奇,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和害怕。安庆对外的交通已中断,因为向西逃难的人很多,自然而然形成一股人潮,政府也在县、鄕、鎭成立了收容招待所,供应食宿、茶水、救护等。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不屈于外侮的迁移,我家六口亦投入了这股洪流。离开安庆那日,雇了挑夫挑行李,三哥与我带了母亲与弟妹们随同人潮向西沿长江步行。中途遇到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母亲是小脚,拿了一把拐杖,在三哥的陪同下一步一步的走,我则带着弟妹

  • 文章杭州徹退之回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2期  作者:韋瑛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杭州 抗日战争 逃难 钱江大桥 东阳

    七七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卢沟桥激战后失守,京沪相继沦陷,当时沪杭铁路的嘉兴即成为第一道防线,准备继续抵抗,杭州情况顿形混乱,全城的老百姓咸感惶惶不安,某晚九时左右,忽闻警察前来挨户通知:「明晨黎明,我政府准备自行炸毁钱江大桥,希望大家速向浙东撤退,以免不及过江」,得此消息后谣言四起,情形更为混乱,但是我们一家老小,经商议后,不再考虑,急忙收拾简单行李购买干粮雇了脚夫星夜动身,我家住在湖墅鎭,距钱江大桥尙有三十五华里之遥,不料抵鼓楼,沿途逃难者已拥挤不堪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