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迪化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理監事遊孔廟 溫州大旗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6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孔庙 迪化街 一日游 现代化 电子解说

    注:(图/叶青青))十二月六日,本会资深会员刘岩星将军(右图左三)、张政平常务理事(左图左一)、郑嘉远理事夫妇(左图左三、四)、陈少华先生及夫人(右图右二右一)等一行十人应何正渚总干事(左图左二)之邀,参加市政一日游,在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悉心安排、市府有关人员指引、孔庙及迪化街两组导览义工解说下,大家过了充满知性的一天。何总干事怕大家走丢了,一路摇著「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的红底黄字旗子(右图中),引领着大家一路逛,逛到迪化街参观老建筑物时(右下

  • 文章大陸貨在台灣

    来源期刊:《浦東》 第54期  作者:李梅蘭 出版时间:1988-10-15
    关键字: 中药材 迪化街 项链 香菇 红枣 蚕丝被

    以南北货、中药材闻名的台北市迪化街,是大陆货的大本营,但是现在迪化街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这两种货品。项链不想戴 可以磨成粉吃走入迪化街,百年字号的老店主人多会热络的招呼,「买串大陆诊珠吧!」,成为街头新的语言,小小的不成规则的珠子,过去在银楼偶有所见,今天的迪化街却把它们和药材放在一起,店主人说,「项链不想戴的时候,还可以磨成粉吃,这是很纯的珍珠粉。」据老板表示,这些珠子都是大陆进口的淡水珠,进口时已用线串成一条条的,他们只是稍做加工,把数串简单的单串珠

  • 文章鄕贤林蓝田、林右藻 开建迪化街之故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49期  作者:林石梧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台北市 迪化街 林右藻 林蓝田 咸丰元年

    我们同安鄕会会址—延平北路,紧临民生西路至归绥街这一段的迪化街,它是当今台北市硕果仅存的一条古街,受到学者的重视,认为保留古蹟,是留住历史,然而在「拓宽马路与保留古街」两者之间,争议多年,迄无定论。我们同安鄕亲对此古街,也可能耳熟能详,但对于开发迪化街的先民林蓝田、林右藻两先生是我们同安人,却未必都知道,笔者认为两位林先生对台北市街开发,功不可没,为发扬前贤德之幽光,特以短文表而出之。笔者于民国四十五至五十五年间,因陈理事长恩典兄在迪化街开设振记行,从事

  • 文章無邪集

    来源期刊:《同安》 第49期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迪化街 开基人物 绫罗绸缎 膏丹丸散 佛敎文物

    迪化街怀古一、造路成市开基建市忆当年·荜路褴褛肆渐连。飮水思源今抚昔·林家右藻与蓝田。注:同安人林蓝田于满清咸丰元年,自基隆避海盗抢劫,迁居大稻埕,建造店舖三间,是为迪化街有店舖之始。另一同安人林右藻于咸丰三年率鄕人自万华迁居于此,建立「中街」,并建霞海城隍庙,妈祖宫,为居民拈香膜拜、祈求平安。两位林先生是迪化街的开基人物。二、海陆运输老街盛况百年前·贸易楼船集岸边。货物卸装咸便捷·输南运北铁轮连。注:公元一八八九年,大稻埕至松山铁路支线竣工通车,迪化街

  • 文章大稻埕逍遥遊——台北文化摇籃地采風(三)

    来源期刊:《同安》 第91期  作者:莊永明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更生医院 迪化街 霞海城隍庙 贵德街 建昌老街 大稻埕

    「大桥头」在六〇年代有「兰花市集」,为各地名兰交易中心,曾有日本人远从东瀛搭机来此「采兰」呢!桥墩附近也曾是著名的「人力市场」,找临时工可来此「拉夫」,只要谈妥了日薪、时酬,就可带走去工作。「台湾人的街道」—太平町,走过这条街的步履,不少是「历史的脚痕」,然而如果没有人去数这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往事,谁会再重温其已消逝的盛况?十六、南街中街 台北残梦迪化街和贵德街一样,本来是淡水河的「港墘和溪埔」,开垦为农地,再拓展成商圈,而在台北市开发史写下耀眼的一章。而今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