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迎娶仪式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豐習俗之所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恆心 杜朝斌 馬秀華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古丰习俗 婚嫁礼仪 “要年命” 长命灯 迎娶仪式

    了,在农村一般的人家也要买一两千元的东西,如彩电音响,自行车之类的东西。男方启为「求启」,女方也要依照格式写「复启」送给男方,只是词句和称呼不同而已。这种传启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日的农村,城市已不多见了。下一步,即是择定良辰吉日迎亲了。民国三十七年前男方迎娶首先向女方「要年命」,习惯日期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日,男方用一个红木匣盒子,内放一张红纸,用黄包袱包好,外用两条红带子扎紧两头,由媒人背着送到女方家中,若女方同意迎娶,便在盒内的红纸上写上女方的年龄、生日,放入拜匣

  • 文章故鄕習俗雜憶㈧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9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婚丧喜庆 迎娶仪式 结婚礼服

    三、谈迎娶现代式婚姻已无迎娶节目,在旧式婚姻里,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迎娶行列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很吸引行人驻足看热闹,作新郞的身坐大轿也有八面威风的感觉,这种迎娶行列,现在祗能在电视电影节目中看到。国剧里面用两面画著车轮的旗子夹在新娘两旁不成其行列,但祗就电影电视节目的迎娶,与我们故鄕的迎亲行列(当指抗战以前)也大有出入,后者要热闹,要有气槪,道子排列整齐,秩序良好,决不会前后脱节,也决不会行动散漫,应用的旗旛帐伞,卤簿銮架,执事人的服装……一定是鲜明

  • 文章昆明縣小扁橋青龍村的風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青龙村风貌 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服饰 民族歌舞 迎娶仪式

    的人高高擧起,又唱又跳的抛掷。打鼓的人若是未婚,男的就有人替他说媒;女的就有人上门求亲,多纯朴的生活方式。靑年男女,大家都很开放,在一块儿嬉戏跳舞,很大方。但一旦订婚后,男女双方就不可见面,更不能单独相处,双方互相廻避,不得已在大庭广众前碰面,也要低头而过,不能打招呼,须等正式结婚后才能正常。迎娶仪式也很别致:新郞到女家迎亲时,新娘家的前后大门全部用门闩拴起,不让新郞进门。要等新郞带来的同伴,大家协助新郞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包括爬屋跳墙——打开大门,才能让新

  • 文章(采风问俗)有趣的婚礼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0期  作者:小月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婚礼习俗 旧式迎娶 迎亲仪式 乡土情谊

    婚礼都有趣,结婚是人生大事,也是喜事,所以,婚礼场面都是轻松愉快、喜气洋洋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省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婚礼习俗,常在此地电视上看到大陆各民族的婚礼,可说是奇风异俗多采多姿,但都是活泼有趣的,充满了喜悦气氛。旧式迎娶家乡绥远(现称内蒙)也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较多的是汉、满、蒙、回族群,还有少数民族,婚礼自然不尽相同,记得童年时家住归绥(现称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旧城,参加的都是汉族婚礼。家乡称新娘叫(新媳妇儿)新郎叫(新女婿)。新娘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