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历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衛輝城北弔孤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辉县历史 伯侯之邦 马家桥 比干墓

    历史极古,培有名花三百种,四季花开,争芳拼艶之至。城外还有两处名胜,颇値得一说。辉县西北有马家桥,虽然它只是一个小鎭子,但在中国药史中,马家桥为华夏药商荟萃之所。相传神农采百草制药时,即用这儿苏门山百泉之水来调配,故每年到了四月,全国药商不远千里而来,集会成巿,一时车水马龙,途为之塞。而人参阿胶、麝香鹿茸,无不应有尽有,且价廉物美,道地眞货,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这儿的药王庙,规模极伟,殿阁十余座,一一隐现于松岩柏嶂之中,然香火旺盛,拈香行礼的人,络绎不绝,故

  • 文章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河南省豫北之辉县,为古之共地,此共地之共乃由于共工所居而得名,商周载籍皆沿称之,两汉为共县,隋唐为共城县,至金始置为辉州,明改为县,以至于今。可见共地之重要。世人追述共之本原,往往以为原于周厉王时共伯和之封国,而不及共工,此实大误,这是关系中原古代史和文化地位的问题,不可不辨。为何说此共为原于共工而非原于共伯和呢?其理由如下:壹:周厉王时共伯和封国之说,不见于正史,乃出于鲁连子之忆说,其言曰:『衞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仁义,诸侯贤之

  • 文章辉县古共国与共伯和有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看到张与仁先生的「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一文(本刋八卷十一期),我认为有关古史眞实文献的正确性,不可不辩,愿提出证明作更进一步的考证。考证古史文献,有些非常困难,连「正史」都迷惑不解,只有靠「钟鼎」文献才能解决,共国的为共伯和封地也有钟鼎证明:例如「师敦」铭文说:①「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若曰:师!乃祖■有劳于我家,汝佑唯小子,余命汝死(事)我家,骏司我东偏西偏,仆驭百工,栋栽内外,毋敢否善……拜稽首,敢对扬皇君休……」这位「伯和父」确是「皇君

  • 文章辉县景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范功勤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辉县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辉县在抗战以前,只要是中国的大药商,不管是住在山南海北,如果每年不赶马家桥的大会;他在国药界就夸不得海口,出不得风头。从平汉铁路上的新鄕车站下车,沿着两排垂柳紧夹着的紫檀木似的柏油路,往西北走四十里,就到一座小城—辉县。太行山从西南分出来一支,由城的西北面弧形一样的绕到东北;这座城就正筑在弧形的中心。城市虽小,历史上却很有盛名,在殷周以前,因为是国都的郊区,所以古蹟,名胜特别的多。殷朝时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国来这里,定名为「共

  • 文章辉县盘上蔺相如之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辉县 蔺相如之墓 蔺相如 廉颇 刘玉 平罗社村 谒墓诗 战国历史

    今春中国电视公司第二次播放演出的,「战国风云」历史剧集中,颇引起观众大家极大的爱好和兴趣。由于蔺相如、廉颇两位古人忠公爱国的嘉言懿行,感人深切,流传久远,遂有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句成语。这些人物情节,发生在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眞可以与山河同垂不朽也。我故鄕豫北辉县太行山盘上的侯兆川,古代属燕赵境地,至今仍有「小赵国」称誉,更为各朝代练兵要地,其中平罗社村有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在焉,墓傍有古银杏一株。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刘玉先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