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贸易港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代的晉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贸易 龙眼 第二威尼斯 木雕 泉南佛国

    晋江(旧称泉州)。在历史上一千多年前,唐朝时代极尽煊赫繁荣,闻名天下的国际贸易大港,昔日千百帆舟竞渡,天下万商云集,商业发达最早,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当时中国对外三大贸易港。至南宋,元朝时代,晋江的海外贸易达到顚峰兴盛时期,(泉州四大名桥,都是在宋朝建造,其中二座名桥(顺济桥又名新桥,笋江桥又浮桥)都建筑在晋江干支流一。可见海运发达,而建大桥发展陆运交通,当时无空运,能有海陆发达的港口府城,仅有晋江尙胜过广州及扬州,当时从泉州输出亚洲的数十个国家,以至

  • 文章定海道頭早年印象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6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4-10-20
    关键字: 定海道头 定海港 海港历史 贸易

    图志》)。那时,现在的人民南路是一条十分宽阔的浦,涨朝时,船只可以直驶至道隆山下(今人民南路与东海路交会处)。随着岁月流逝,在潮汐的作用下,涂泥淤积,岸线逐渐往外推移,泊船的处所也随之外移。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编的《定海县志》附有一张东岳宫山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时紧靠东岳宫山脚的是一大片泥涂。相隔二十年,海岸线已推移出去不少,沿海一带建起不少房子,形成一条繁华的街市。定海道头是舟山最早对外开放与外商进行贸易的港口,也是舟山最早有固定班船往来的客货

  • 文章磐石对台贸易小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蔣堯如 洪如欽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磐石港 对台贸易 深水港区 口述史

    港埠衔接。磐石对台贸易始于清代咸丰年间。早在一八四五年前后,磐石商人朱某在磐石陡门头东告宫山(即磐石卫古炮台山)北,开设了朱广源商行,建有营业综合楼四间,(一楼一底),生猪仓库二十多间,利用陡门浦东岸岩基建起简易码道(现遗址尚在),接纳福建商船,代为收购猪、禽、蛋,定期装运,开展对闽贸易。咸丰期间,(一八五一—一八六二),商行扩大。先后自备七、八十吨和四、五十吨帆船各一艘,往来于台湾,同时开展了对台自营贸易。对台对闽输出为猪、禽、蛋,输入为南货(糖、荔枝

  • 文章衢山,长三角理想的自由贸易港区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5期  作者:徐博龍 出版时间:2004-08-20
    关键字: 衢山 贸易港区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岸线资源

    今年初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专家多次深入到舟山市岱山县衢山港区现场踏勘。他们认为衢山拥有国内罕见的深水港区,具有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尤其是作为自由贸易港区对外开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专家介绍,建设自由留易港区,不仅能「以兴区」,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流、人才流、商品流的辐射,将这种影响力不断向周边和内陆地区延伸。据测算,国际贸易九成以上是通过海洋来运输的;而内陆地区外贸物流成本约为沿海地区的一·五至二·五倍;港口经济对城市GDP的直接和间接

  • 文章宁波双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2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1994-05-10
    关键字: 宁波 双屿 葡萄牙 贸易 地理

    中国浙海双屿在历史上曾驰名世界。明嘉靖朝,它是我国沿海最大的同日本及西欧贸易的国际转口商,交通航运欧、亚、非一些国家的自由。外国文献中也有称双屿为LIAMPO(宁波)的,葡萄牙人品托称赞双屿「是葡萄牙在东方最富庶最繁华的殖民地」(品托《远游记》),日本学人藤田丰八则誉双屿为「十六世纪的上海」(藤田豊八《中国南海近代交通丛考》)《明史•卷二〇五朱纨传》有下述记载:「初,明祖定制,船只不许入海。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郞机诸国入互市。闽人李光头

  • 文章故乡宁波的近况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2期  作者:畢釐輔  出版时间:1997-09-10
    关键字: 宁波 对外贸易 功能 通商口岸 历史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的中点,浙江省杭州湾的南部,长江口以南,甬江下游,面临太平洋及东海,为国际远洋及中国沿海航运要冲。连接宁波的公路四通八达,杭州到宁波的高速公路也已通行,宁波港口铁路经杭甬和浙赣、沪杭相接,同全国铁路相通的宁波机场为全国主要机场之一。所以宁波将是未来中国的航运、海洋、公路、铁路和航空的重要交通中心之一。宁波历史悠久,在战国时代就是华夏重要港口、唐朝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亚洲非洲等有关国家的物资交流的丝路、瓷路。自从

  • 文章中越鐵路恢復通車對廣西的影響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中越铁路 贸易交流 防城港建设 经济发展

    恢复。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越南终于同意重新开放两国之间的铁路,不过双方对长达一千四百六十公里的边界仍有二百多处地点有所争议,铁路穿越点亦在其间。据裴文倡说,临时解决方案是在两国关税站间成立一个宽三百一十四公尺的「灰色地带」。据「美联社」在越南同登二月十四日所发的消息:两国正式恢复铁路通车,将把气氛紧张的边境地区转变成和平贸易的「十字路口」。越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裴文倡说:「恢复通车将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帮助越南投入本地区和全世界的怀抱,我们将设法把我们的列车变成

  • 文章北部湾的新引擎《钦州保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建川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钦州保税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济合作

    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点九,超过中美贸易百分之十三点三、中日贸易百分之十六点八的增速。二〇〇二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二〇一〇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表明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全面发展,同时从时间来看已十分紧迫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与同在北部湾的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在功能定位、面对市场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诸多的相似性。一是地理位置相似。都处于北部湾地区,面向东南亚。二是建条件相似。都具有良好的建条件,建成后可形成亿吨以上

  • 文章(生活隨筆)孕育寧波海上茶路的根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1期  作者:陳偉權 出版时间:2013-06-01
    关键字: 宁波海上茶路 吴越文化 宁波茶 贸易之路 甬为茶

    港口由河逐渐走向海。茶叶营运也随港口延伸,以茶兴。宋元时期设市舶司,主管宁绍台三地茶盐,「浙东茶盐公事」均在明州。据宁波志记载,宁波港口出运的主要有茶叶、棉花和瓷器。甬为茶的历史之早,是唐宋元明清港口万商云集的基础。茶营运茶叶之多,还在于地域优势,邻近茶的浙江主要山脉,极宜种茶。茶叶通过水陆两路向宁波进发。尤其是宁波境内的四明山,到清初「令开海贸易」,「贡熙」名茶成为珠茶的前身,此后浙东各县出产的珠茶从港口外运。在未出现火车、汽车的年代,宁波

  • 文章六橫雙嶼:「十六世紀的上海」(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5期  作者:楊海鵬 出版时间:2000-06-10
    关键字: 双屿 葡萄牙人控制贸易 袭击村庄 攻陷双屿 实物证据 口传历史

    在明代官修的《皇朝经世文编》中记载,此事发生后第二年,「双屿」便堆满了中国货物。李、许等人与遍布海岸的「倭船」进行交易。后来,中国海商便大批从马六甲等地,招引葡商进入双屿,集结在此的中、日、葡及其他族裔的商人每日达万人。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日后将之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这里成为远东海上冒险家的乐园。「从果阿到马六甲,再从马六甲到双屿,再到日本的远东贸易航线,此后就为葡人占据。」徐明德说:远东贸易航线,原来的主角是中国侨民和民间商旅,『他们没有政府支持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